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關于安徽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2024年修訂)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為深入貫徹種業振興行動部署,健全品種審定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更好發揮審定標準對品種創新的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和《國家級小麥品種審定標準(2024年修訂)》相關規定,安徽省小麥專業委員會草擬了《安徽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2024年修訂)》(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間:自公布之日起30個自然日。期間如有異議,請以實名通過電子郵件或信函方式反饋,并注明聯系方式。1.電子郵件:ahpshb@126.com,2.郵寄地址:合肥市包河區濱湖新區洞庭湖路3355號農業農村大廈17A安徽省種子管理總站。
附件:安徽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2024年修訂)(征求意見稿)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2月17日
附件
安徽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2024年修訂)
(征求意見稿)
1基本條件
1.1抗病性
淮河以南春性組:赤霉病達到中抗及以上,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非全高感。
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組:赤霉病達到中感及以上,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非全高感。
1.2抗倒伏性
任一正常年份倒伏程度≤3級,且倒伏面積≤40.0%的試驗點比例≥70%(因自然災害報廢的試點除外)。
1.3生育期
不超過安全生產和耕作制度允許范圍。
淮河以南春性組品種全生育期不長于對照3天;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組品種全生育期不長于對照2天。
當區試對照品種進行更換時,由小麥專業委員會對相應生育期指標作出調整。
1.4品質
分強筋、中強筋、中筋和弱筋四類,各項品質指標要求都可以滿足強筋的為強筋小麥;其中任何一個指標達不到強筋的要求,但可以滿足中強筋的為中強筋小麥;其中任何一個指標達不到中強筋要求的為中筋小麥;達不到弱筋要求的也為中筋小麥。
1.5真實性和特異性(SSR分子標記檢測)
同一品種在不同試驗年份、不同試驗組別、不同試驗渠道中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應當≤2個。
申請審定品種應當與已知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4個;申請審定品種與已知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3個時,需進行田間小區種植鑒定證明有重要農藝性狀差異。
2 分類品種條件
2.1 高產穩產品種
審定品種與對照同為常規品種或雜交品種且同等級品質,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3.0%,且每年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2.0%;每年區域試驗增產≥2.0%、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
申請審定品種為雜交中筋品種,對照品種為常規中筋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5.0%,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5.0%的試驗點比例≥60%。
2.2 綠色優質品種
2.2.1 抗赤霉病品種:赤霉病抗性鑒定結果淮河以南春性品種抗及以上、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品種中抗及以上,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
2.2.2 抗穗發芽品種:小麥抗穗發芽性檢測結果淮河以南春性品種達到高抗級別,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品種達到中抗及以上級別,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
2.2.3 優質品種:滿足下述各項相關指標要求的強筋、中強筋和弱筋小麥為優質品種。
強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4.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穩定時間≥10.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450、拉伸面積≥100cm2。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5.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5.0%試驗點比例≥60%。
中強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3.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穩定時間≥7.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350、拉伸面積≥80cm2。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
中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2.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穩定時間≥3.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200、拉伸面積≥50cm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3.0%,且每年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2.0%;每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
弱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2.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穩定時間<3.0分鐘。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
2.3 特殊類型品種
2.3.1 品種分類
2.3.1.1軟質小麥品種:籽粒硬度(國標)≤50或單籽粒硬度≤40(角質率<30%),且容重≥750g/L。
2.3.1.2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的其他類型品種。
2.3.2 產量指標
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3.0%,且每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2.0%;每年區域試驗增產≥2.0%、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