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味道獨特,營養豐富,是全球栽培最廣泛的果蔬之一。番茄起源于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地區。早期的番茄是一種生長在森林中的野生漿果,因為色彩嬌艷,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無人敢食。墨西哥較早馴化并栽培番茄,之后番茄傳入西班牙、葡萄牙,再到中歐和亞洲國家,被全球各地的農民種植。
番茄品種繁多,包括細葉番茄、大葉番茄、梨形番茄、直立番茄、櫻桃番茄等眾多品種。現在栽培的大果實番茄是由櫻桃番茄的祖先品種選育而來的。櫻桃番茄,也稱圣女果、小西紅柿,果實直徑為1~3厘米,有紅、黃、綠等顏色,單果重一般為10~30克。現代栽種的大果實番茄,在質量、顏色、形狀等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單果重方面是其祖先的100多倍。
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番茄的進化歷史,現在栽培的大果實番茄經歷了兩次大的進化過程:一次是從野生醋栗番茄馴化成栽培的櫻桃番茄,一次是從櫻桃番茄逐漸培育成大果實栽培番茄。在這兩個過程中分別有5個和13個果實質量基因受到人類的定向選擇。研究人員對番茄基因組進行數量性狀分析,發現上述兩個階段的番茄基因組序列有21%重疊,推測重疊區域內的基因可能經歷了兩輪選擇,進一步增大了果實,并改良了其他一些農藝性狀。對比不同番茄群體的基因組差異,發現第5號染色體是決定鮮食番茄和加工番茄(主要用于生產番茄醬)差異的主要區域,此區域含有多個控制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實硬度的基因,正是這些基因影響了番茄的特征。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現在吃的圣女果(小番茄)就是大番茄的祖先,奇妙的是,它們居然還同時存在于人類現代生活中。起初的時候,由于人工選擇更側重于物種產量的提高,番茄的產量當然也備受人們關注,因此市面上出售的番茄基本以大番茄為主,主要用來當作蔬菜。后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選擇的多樣化,小番茄逐漸涌現出來。它不但口感良好,而且方便食用,作為蔬菜的同時,還可以當作水果、零食來食用。同時,大番茄、小番茄絲毫沒有影響到對方在市場中的地位,均深得人們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