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推薦閱讀 » 正文

三項內容修訂對育種及推廣啟示!2021年Vs2017年國家級玉米審定標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1-26  來源:種業商務網綜合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  瀏覽次數:990
 

      2015年修訂實施的《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2016年進行了修訂,拓寬試驗渠道、縮短試驗年限、實施引種備案,從根本上解決了品種參試難、審定難,以及部分作物品種試驗存在的“跑點”問題。2017年以來,國家和省級品種審定委員會陸續修改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細化了優質、綠色和專用等類型品種指標,適當放寬了產量指標。到2021年,創新主體活力有效激發,品種數量迅速增加,品種類型豐富多樣,品種審定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全國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1.68萬個,其中稻和玉米占83%。稻、玉米品種迅速增加,在解決了市場“缺品種”問題的同時,品種原始創新能力不強、審定準入門檻偏低、同質化品種多等新問題也日趨突出。考慮到稻、玉米品種在審定數量中占比大,行業反映強烈的也是這兩種作物,2021年了修訂國家稻、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適當提高審定門檻,引導培育突破性品種,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

      近年來,除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常態化推進品種審定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整治和“仿種子”清理工作外,2021年修訂的玉米審定標準的變化,對審定的品種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啟動撤銷品種審定,退出一批種性退化失去生產應用價值品種、風險問題品種。對比2017年玉米審定標準,2021年修訂帶來哪些變化?

      2021年國家級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重點針對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修訂。一是明確品種DNA指紋差異要求。將玉米審定品種與已審定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由2個提高至3個;如果擬審定的玉米品種與已審定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只有2個或3個,須通過田間種植鑒定證明其與已審定類似品種具有重要農藝性狀差異。二是提高品種產量要求。玉米高產穩產品種,產量指標整體提高2個百分點。明確玉米綠色優質品種、鮮食、青貯等專用特用品種產量指標,比同類型對照品種增產3%以上。三是提高抗病性要求。增加主要生態區一票否決病害類型和病蟲害鑒定內容,提高已有病害抗性要求。此外,還修訂了鮮食玉米、青貯玉米、高淀粉玉米等特殊類型品種品質指標。

國家級玉米品種審定標準(2021年修訂)

      1 基本條件

      1.1  抗病性

      1.1.1  籽粒用玉米品種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大斑病、莖腐病、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西北春玉米類型區: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及人工接種鑒定未同時達到高感。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小斑病、莖腐病、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類型區、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紋枯病、莖腐病、大斑病、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類型區:灰斑病、大斑病、穗腐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東南春玉米類型區:紋枯病、莖腐病、南方銹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及人工接種鑒定未同時達到高感。

      除達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區品種還應對以下抗病性進行鑒定。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絲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類型區:大斑病、絲黑穗病。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彎孢葉斑病、南方銹病、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類型區:小斑病、南方銹病。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類型區:紋枯病、絲黑穗病。

      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小斑病、南方銹病。

      東南春玉米類型區:小斑病。

      1.1.2  青貯玉米品種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西北春玉米類型區:大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其它葉斑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小斑病、莖腐病、彎孢葉斑病、南方銹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其它葉斑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類型區、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東南玉米類型區: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均未達到高感;其它葉斑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除達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區品種還應對以下抗病性進行鑒定。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絲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類型區:絲黑穗病。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類型區、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東南春玉米類型區:灰斑病、南方銹病。

      1.1.3  鮮食甜玉米品種、糯玉米品種

      北方鮮食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病、絲黑穗病、大斑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黃淮海鮮食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病、絲黑穗病、矮花葉病、小斑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西南鮮食玉米類型區:絲黑穗病、小斑病、紋枯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東南鮮食玉米類型區:小斑病、南方銹病、紋枯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1.1.4  爆裂玉米品種

      莖腐病、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除達到上述要求外,還應對以下抗逆性狀進行鑒定:絲黑穗病、瘤黑粉病。

      1.2  生育期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每年區域試驗生育期平均比對照品種不長于1.0天,或收獲時的水分不高于對照。

      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西北春玉米類型區:每年區域試驗生育期平均比對照品種不長于2.0天,或收獲時的水分不高于對照。

      當國家區試對照品種進行更換時,由玉米專業委員會對相應生育期指標作出調整。

      1.3  抗倒伏性

      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分別≤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試驗點比例不超過20%。

      1.4  品質

      普通玉米品種籽粒容重≥72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粗蛋白質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

      1.5  真實性和差異性(SSR分子標記檢測)

      同一品種在不同試驗年份、不同試驗組別、不同試驗渠道中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應當<2個。

      申請審定品種應當與已知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4個;申請審定品種與已知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3個的,需進行田間小區種植鑒定證明有重要農藝性狀差異。

      2  分類品種條件

      2.1  高產穩產品種

      區域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5.0%,且每年增產≥3.0%,生產試驗比對照品種增產≥2.0%。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的試驗點比例≥60%。

      2.2  綠色優質品種

      2.2.1  抗病品種: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所在區域鑒定病害均達到中抗及以上。

      2.2.2  適宜機械化收獲籽粒品種: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品種。

      2.2.2.1 東北中熟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8%,西北春玉米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3%,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60%。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倒性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70%。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產量比同類型對照增產≥3.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產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

      2.2.2.2 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90%。東北中熟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8%,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30%,西北春玉米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5%,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同類型對照增產≥3.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

      2.2.2.3 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5.0%,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試驗點比例≥50%。東北中熟組和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30%,西北春玉米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5%,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倒性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70%。

      2.2.2.4 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倒性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90%。東北中熟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8%,西北春玉米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3%,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90%。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同類型對照增產≥2.0%。

      2.3  特殊類型品種

      2.3.1  糯玉米(干籽粒)、高油、優質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品種

      產量:比同類型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0%。

      抗倒性: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品質:糯玉米(干籽粒):直鏈淀粉(干基)占粗淀粉總量比率≤2.00%。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優質蛋白玉米:蛋白質(干基)含量≥8.00%,賴氨酸(干基)含量≥0.40%。高淀粉玉米:粗淀粉(干基)≥75.0%。

      2.3.2  青貯玉米(不包括糧飼兼用)品種

      生物產量:收獲時參試品種生物產量(干重)比青貯玉米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0%,每年區域試驗增產試驗點率≥50%。

      生育期:以同一生態類型區大面積推廣的青貯玉米品種或國家(省級)區域試驗的普通玉米對照品種為對照,參試品種生育期應與對照品種相當或不晚于對照;或普通玉米對照品種黑層出現時,參試品種的乳線位置應≥1/2。

      品質(兩年平均):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0%,淀粉含量≥30%。

      持綠性:收獲時全株保持綠色的葉片所占比例(%)。

      抗倒性: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大于等于10.0%的試驗點比例≤20%;或每年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不高于對照。

      2.3.3  鮮食甜玉米、鮮食糯玉米品種

      產量:鮮果穗產量比同類型同品質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0%,品質優于對照的減產≤3.0%。

      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評分不低于對照(85.0分)。鮮食甜玉米:鮮樣品可溶性總糖含量。鮮食糯玉米:直鏈淀粉(干基)占粗淀粉總量比率。甜加糯型(同一果穗上同時存在甜和糯兩種類型籽粒,屬糯玉米中的一種特殊類型):直鏈淀粉(干基)占粗淀粉總量比率。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2.3.4  爆裂玉米品種

      產量:比同類型同品質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0%,品質優于對照的減產≤3.0%。

      品質:膨化倍數,爆花率,籽粒顏色。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2017年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國家級)

      玉  米

      1 基本條件

      1.1抗病性

      1.1.1籽粒用玉米品種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大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及人工接種鑒定未同時達到高感。

      西北春玉米類型區: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及人工接種鑒定未同時達到高感。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小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及人工接種鑒定未同時達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類型區、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紋枯病、莖腐病、大斑病、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東南春玉米類型區:紋枯病、莖腐病、南方銹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及人工接種鑒定未同時達到高感。

      除達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區品種還應對以下抗病性進行鑒定。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絲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類型區:大斑病、絲黑穗病。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彎孢葉斑病、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類型區、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灰斑病、小斑病、南方銹病。

      東南春玉米類型區:小斑病。

      1.1.2青貯玉米品種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西北春玉米類型區:大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小斑病、莖腐病、彎孢葉斑病、南方銹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類型區、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東南玉米類型區: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均未達到高感。

      除達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區品種還應對以下抗病性進行鑒定。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絲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類型區:絲黑穗病。

      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類型區、熱帶亞熱帶玉米類型區、東南春玉米類型區:灰斑病、南方銹病。

      1.1.3鮮食甜玉米品種、糯玉米品種

      北方鮮食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絲黑穗病、大斑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黃淮海鮮食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絲黑穗病、矮花葉病、小斑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西南鮮食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絲黑穗病、小斑病、紋枯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東南鮮食玉米類型區:瘤黑粉、絲黑穗病、小斑病、南方銹病、紋枯病田間自然發病未達到高感。

      1.1.4爆裂玉米品種

      莖腐病、穗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感。

      除達到上述要求外,還應對以下抗逆性狀進行鑒定:絲黑穗病、瘤黑粉病。

      1.2生育期

      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類型區:每年區域試驗生育期平均比對照品種不長于1.0天,或收獲時的水分不高于對照。

      東華北中熟春玉米類型區、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早熟春玉米類型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類型區、西北春玉米類型區:每年區域試驗生育期平均比對照品種不長于2.0天,或收獲時的水分不高于對照。

      當國家區試對照品種進行更換時,由玉米專業委員會對相應生育期指標作出調整。

      1.3抗倒伏性

      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分別≤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試驗點比例不超過20%。

      1.4品質

      普通玉米品種籽粒容重≥73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粗蛋白質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

      2 分類品種條件

      2.1高產穩產品種

      區域試驗產量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0%,且每年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品種增產≥1.0%。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的試驗點比例≥60%。

      2.2綠色優質品種

      2.2.1抗病品種: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所在區域鑒定病害均達到中抗及以上。

      2.2.2適宜機械化收獲籽粒品種: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品種。

      含水量低:東北中熟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8%,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60%。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倒性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70%。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產量與對照相當,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產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

      抗倒伏: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90%。東北中熟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8%,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30%, 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與對照相當,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

      高產: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3.0%,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試驗點比例≥50%。東北中熟組和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30%, 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50%。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倒性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70%。

      抗倒伏、含水量低: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倒性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90%。東北中熟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黃淮海夏播組適收期籽粒含水量≤28%,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籽粒含水量達標的試驗點占全部試驗點比例≥90%。

      2.3特殊類型品種

      2.3.1糯玉米(干籽粒)、高油、高賴氨酸(優質蛋白玉米,QPM)

      抗倒性。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品質。糯玉米(干籽粒):粗淀粉含量(干基)≥69.0%,支鏈淀粉(干基)占粗淀粉總量比率≥97.0%。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高賴氨酸玉米:賴氨酸(干基)含量≥0.4%。

      2.3.2青貯玉米(不包括糧飼兼用)

      生物產量。收獲時的鮮物質產量(公斤/畝),干物質含量(%),或其他衡量指標。

      生育期。以同一生態類型區大面積推廣的青貯玉米品種或國家(省)區域試驗的普通玉米對照品種為對照,普通玉米對照品種黑層出現時,參試品種的乳線位置應≥1/2。

      品質。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5%,酸性洗滌纖維含量≤23%,淀粉含量≥25%;持綠性,收獲期全株保持綠色的葉片所占比例(%)。

      抗倒性。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大于等于10.0%的試驗點比例≤20%;或每年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不高于對照。

      2.3.3鮮食甜玉米品種、鮮食糯玉米品種

      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評分。鮮食甜玉米品種:鮮樣品可溶性總糖含量。鮮食糯玉米品種:直鏈淀粉(干基)占粗淀粉總量比率。甜加糯型(同一果穗上同時存在甜和糯兩種類型籽粒,屬糯玉米中的一種特殊類型):直鏈淀粉(干基)占粗淀粉總量比率。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5.0%。

      產量。鮮果穗產量(公斤/畝)。

      2.3.4爆裂玉米品種

      品質。膨化倍數,爆花率,籽粒顏色。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

      2021年標準的修訂著眼于解決品種同質化問題,在品種產量、抗性、DNA指紋位點差異數上提高了相應的技術要求,有利于激勵原始創新,提升品種選育水平,是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