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介發布四川省2025年度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通知
川農函〔2025〕5號
各市(州)農業(農牧)農村局:
為加快高產優質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發揮科技對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支撐作用,我廳圍繞全省農業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等重大技術需求,經公開征集、推廣單位篩選初評、專家組評審等程序,遴選了50個農業主導品種,84項農業主推技術,現予以推介發布。
請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各類生產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發揮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體等示范展示和引領帶動作用,組織專家、農技人員開展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示范推廣和指導培訓,引導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應用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為推動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應結合本地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技術需求,遴選推介適宜本地區的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
附件:1. 2025年度四川省農業主導品種
2. 2025年度四川省農業主推技術
3. 2025年度農業主推技術規范
點此下載:![]()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1月9日
附件1
2025年度四川省農業主導品種
|
品種名稱
|
品種特點
|
主推區域
|
育種或研發單位
|
育成人
|
|
品香優秱珍
|
高產、優質、耐逆、廣適“四性”聚合,超級稻,四川省主要糧油作物當家品種,重大推廣補助品種,省級展示評價優秀品種
|
長江上游平壩丘區、低山區及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區種植
|
蔣開鋒、鄭家奎、張濤等
|
|
|
宜香優2115
|
生育期153天,株高120厘米,畝有效穗12.3萬,結實率83.6%,千粒重32.8克
|
米易縣安寧河谷區
|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和四川省綠丹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四川省綠丹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
川康優6308
|
米質優達部頒二級,獲四川省“稻香杯”優質米一等獎;高產穩產,適應性廣;抗倒性好,適合機械化種植
|
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河南秈稻區,桂南作早稻,桂中、桂北作中稻
|
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涂斌、任光俊、蔣正偉等
|
|
川種優3607
|
高產穩產,優質廣適,超級稻,四川省重大推廣補助品種,省級展示評價優秀品種
|
長江流域稻區除武陵山區外做一季中稻種植
|
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川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鄭瑞豐、劉明、劉聰等
|
|
川康優絲苗
|
優質食味品質、高產、適應性廣
|
川、渝、貴州(武陵山區除外)、云南中低秈稻區、陜南稻區等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任光俊、高方遠、陸賢軍、任鄄勝、任明鑫、蘇相文、呂建群
|
|
宜優1611
|
品質特優、理想株型、性狀優良、抗病性較強、耐熱耐冷、廣適、再生力強、適宜直播、機插機收等輕簡化栽培。
|
適宜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重慶市、陜西省南部稻區種植。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
李耘、江青山、劉潔、韓 冬、袁小珍、李恒進、楊波等
|
|
川優6203
|
優質食味品質、高產、適應性廣
|
川、渝、貴州(武陵山區除外)、云南中低秈稻區、陜南稻區等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任光俊、陸賢軍、高方遠、劉光春、任鄄勝
|
|
品香優美珍
|
超級稻、耐熱性強、品質穩定,重慶區試優質1級,出米率高,食味優,適宜商品大米開發。
|
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陜西省南部平壩丘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
四川鑫源種業有限公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德陽分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
|
鄭家奎、張濤、蔣開鋒、王詠菠等
|
|
玉龍優1611
|
品質優,株型理想,抗倒,耐熱耐冷,廣適,制種產量高,適宜機械化種植,入選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
|
適宜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重慶市、陜西省南部稻區種植。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德陽分院)
|
劉潔、楊波、袁小珍、李耘、付唯、付強、李永洪
|
|
旱優73
|
高產優質、避旱耐旱性強、復原抗旱性強、節本增效、節能環保
|
四川、云南、廣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河南、安徽、江西
|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羅利軍
|
|
綿麥902
|
矮稈抗倒,單產突破700公斤,百畝連片實收平均畝產過千斤,多抗性好,鎘低累積,屬于弱筋釀造專用小麥
|
適宜西南冬麥區種植
|
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任勇、杜小英、何員江、鐘和平、雷加容、陶軍,歐俊梅、李生榮、鄭首航、張華、鄒鳳亮、吳舸
|
|
川麥104
|
高產優質、抗病廣適、抗穗發芽,2020年最高畝產729.8公斤,2024年百畝連片畝產超650公斤
|
西南冬麥區,甘肅徽成盆地,湖北麥區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
|
楊武云、湯永祿、李俊等
|
|
川麥93
|
高產優質、抗病廣適、白粒大穗大粒,熟期適中,2024年千畝連片達562公斤/畝
|
西南冬麥區,甘肅徽成盆地,湖北十堰等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
|
楊武云、李俊等
|
|
蜀麥830
|
矮桿抗倒伏、大穗大粒商品性好,環境適應性強,高產穩產,產量潛力超1100斤/畝
|
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
四川農業大學
|
劉登才等
|
|
川農32
|
適應性廣,抗倒和抗病性強,適合作弱筋品種開發,區試對照品種,作為主要內容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四川、重慶、貴州、陜西漢中和湖北十堰
|
四川農業大學
|
譚飛泉
|
|
川單99
|
具有高產優質,抗逆廣適,糧飼兼用等突出特點,四川省當家品種、重大推廣補助品種,省級展示評價優秀品種
|
西南春玉米區、黃淮海夏玉米區
|
四川農業大學
|
蘭海、黃開健、潘光堂、向勇、黃愛花、榮廷昭、李蘆江、莫潤秀、韋如俊
|
|
成單716
|
高產優質宜機,2021年創造四川機收夏玉米高產紀錄,2023年刷新四川省平壩丘陵區春玉米高產紀錄
|
西南春玉米區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四川眾望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楊俊品、譚君等
|
|
同玉609
|
粒深,軸細,不爛籽,出籽率高;果穗均勻,抗倒伏;可稀可密,可春可夏,節肥豐產,耐瘠廣適
|
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陜西漢中、浙江省、廣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
|
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正紅507
|
豐產性突出,增產潛力大,適應性廣;籽粒脫水快,宜機播機收;綜合抗逆性強、品質優。
|
四川、貴州、重慶、湖南、陜西平壩丘陵區及西南中高海拔區域
|
四川正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
石海春、柯永培、余學杰、趙長云、柯永川、蔡林、許秀蘭
|
|
華試919
|
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06~132天,平均118天,與對照相當
|
該品種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重慶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區、貴州、湖南、湖北等平原、丘陵地區
|
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張寒飛、鐘光躍、劉傳鋼、于小軍
|
|
仲玉3號
|
高產穩產、抗逆廣適、品質優良, 矮稈耐密、抗倒能力強,適宜機械化作業,適宜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
四川平壩、丘陵區;貴州、重慶、湖北等平壩、丘陵、低山地區
|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仲衍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仲衍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南夏豆25
|
蛋白含量超高,耐蔭性好,抗倒力強,適宜與玉米、經果林間套作種植,解決川渝地區玉豆帶狀復合配套品種缺乏的問題。
|
適宜四川和重慶平壩、丘陵及低山區夏播套作和凈作種植
|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
|
張明榮、吳海英、梁建秋、于曉波
|
|
川油81
|
高產、高抗、品質優良、含油率高、適應性廣、適宜機械化收割、菜油兩用
|
四川、廣西、貴州、陜西、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蔣梁材、李浩杰、張錦芳、崔成、柴靚、蔣俊、鄭本川、蔣碧芬、何平、朱麗娟、周明英
|
|
邡油777
|
雙低品種、抗逆性極強,保障穩產、超大莢果,粒大籽多,保障高產。
|
適宜在四川、湖北等地作冬油菜秋季種植及新疆等春油菜區春季種植
|
四川邡牌種業有限公司、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李英、諶國鵬、葛紅心、等
|
|
川油83
|
高產、高抗、高油、宜機收、耐濕、耐密植,入選2023年四川省當家品種
|
四川、貴州、陜西、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李浩杰、蔣梁材、張錦芳等
|
|
望鄉油1881
|
高產、高油、品質優良、豐產性突出、適宜機械化收割、適應性廣、耐濕性強、耐密植、耐遲播等優點。
|
四川重慶貴州漢中、廣西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
|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
楊進、付紹紅、王繼勝、鄒瓊、李云、陶蘭蓉、龔萬灼、康澤明、唐蓉、吳學明
|
|
川油101
|
中抗根腫病、高產、高抗、高油、宜機收、宜制種,入選2024年四川省農業主導品種
|
四川、貴州、陜西、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成都大美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李浩杰、蔣梁材、張錦芳等
|
|
蜀花9號
|
屬高糖、低脂、高蛋白花生品種,口感細膩,回味香甜,適合鮮食,鮮花生畝產效益高。
|
四川非青枯病、葉斑病高發花生產區,春季、麥/油后直播種植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
侯睿、黃老五、張小軍、楊鳳英等
|
|
康青11號
|
具有豐產性好、優質、籽粒紫色等特點
|
適宜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及類似地區春播
|
甘孜藏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楊開俊、劉廷輝、朱華忠、王文獻、謝世剛、劉良珍、張英、江謐、伍玲、李式昭
|
|
綿薯25
|
優質鮮食品種,早熟,萌芽性好,莖稈粗壯,短蔓,薯皮淺紅色,薯肉淡黃色,蒸煮后肉色金黃色,薯香味濃郁
|
四川、重慶、云南、湖北、河南等地
|
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余韓開宗、陳年偉、鄒雪、丁凡、劉麗芳、饒莉萍
|
|
川芋50
|
生育期 88.8 天,出苗率 95.7%;塊莖圓型,黃皮、白肉,表皮較粗糙,芽眼深度中,芽眼紅色,商品薯率 67.3 %,平均單株薯塊重 476.3g,淀粉含量 15.2%。
|
適宜四川省中高海拔中淺山區及平原丘陵區排透水好的地區春季種植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
|
胡建軍,何衛,王克秀,唐銘霞,鄭順林,雷高,馬松明,楊雯婷,文志強,張偉
|
|
川芥1號
|
中晚熟,豐產優質耐抽薹,生長勢旺盛,葉淺綠色,葉柄及中肋寬厚光亮少筋,質地脆嫩,鮮食加工兼用。
|
適應于四川盆地丘陵秋冬季栽培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成都好特園藝有限公司
|
劉獨臣、李躍建、嚴奉君、房超、劉小俊、蔡鵬、梁根云、楊宏、謝彪
|
|
科威紅10號
|
短日照類型,株形緊湊,葉深綠色,鱗莖圓球形、外皮紫紅色、鱗莖重260~370克、生育期從定植到收獲175天左右
|
四川、云南、貴州等短日照、短中日照洋蔥產區
|
西昌科威洋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
李成佐
|
|
川翠13號
|
華北型,油亮型,早熟。雌花率35%左右,坐果能力強。瓜皮色綠色,瓜肉綠色,果把短。口感脆嫩,味甜。
|
四川省黃瓜產區早春及秋延后種植。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成都好特園藝有限公司
|
李躍建、劉小俊、梁根云、楊宏、謝彪、房超、劉獨臣、蔡鵬
|
|
成豇30
|
早中熟,主蔓結莢為主,花冠淺紫色;嫩莢翠綠、長圓條形、順直均勻,種皮為紅褐色帶黑色麻點,豐產性強
|
四川省豇豆主產區栽培
|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
陳玲、向娟、趙超、楊建、羅小波、游敏、潘虹宇
|
|
紅冠6號
|
早熟,果實羊角形,鮮紅色,長14.6厘米,粗1.6厘米,果重14.8克;株高58.3厘米,掛果多。
|
四川加工辣椒主產區露地種植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
陳鑫、宋占鋒、李紅、許藝、候思皓、鞏雪峰
|
|
蜀蘿11號
|
中熟、生長期80天,畝產5616.2公斤,增產率46.35%;耐糠心,商品率高,宜鮮食與加工
|
適宜非根腫病重度區的平壩、淺丘區秋冬季種植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德陽分院)
|
冉茂林、李曉梅、楊峰、雍曉平、冉科
|
|
川金10號
|
黃色品系,菌蓋淺黃色、不易開傘。菌柄近白色,較脆,基部無絨毛、不粘連、著色淺。
|
適宜在人工控制光、溫、水、CO2等條件的工廠化條件下周年生產
|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
|
王波
|
|
川丹2號
|
出苗早、出苗率高、花期和生育期長、產量高、品質優。
|
海拔400-1100米,土壤為紫色砂質中壤土。
|
四川農業大學,中江縣萬生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益利源科技有限公司
|
張利、姜媛媛、周永紅、楊瑞武、王龍、陳柏良、許軻、朱柏雨、王海平、張紹奇、吳一超、李楊梅
|
|
天府5號
|
生長勢旺盛,發芽早,特早生,氨基酸含量高,抗性強。
|
適宜在四川茶區茶樹適種區域推廣種植
|
洪雅縣觀音茶葉專業合作社;洪雅縣農業農村局
|
王小萍、王云、李春華等
|
|
白雪公主
|
白雪公主為四川自主育成的大果型白肉枇杷新品種,豐產穩產,成熟期比大五星晚5-7天,品質優,適應性強
|
在德昌、石棉、龍泉、雙流、仁壽、資中等枇杷栽培適宜區均可種植
|
四川農業大學、石棉縣農業農村局、成都市龍泉驛區農業農村局、成都天府新區白沙街道辦事處、四川福仁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王永清、鄧群仙、潘翠萍、張卉、楊志武等
|
|
蜀椒1號
|
突破紅花椒高海拔適生局限,可低海拔栽培,抗逆性強,結果性狀好,果品好,具廣適、高抗、豐產、優質等特點
|
適宜在四川省海拔300-2200m的地區種植
|
四川省農業特色植物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龔霞、吳銀明、羅成榮、龔偉、陳政、李佩洪、曾攀、唐偉
|
|
川鄉黑豬
|
被毛黑色,具肉質優、生長快、瘦肉率高等特點,是生產優質肉豬的最佳父本。
|
適合全國范圍內推廣。目前已遠銷廣東、浙江、云南等省份。
|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
|
呂學斌等
|
|
蜀宣花牛
|
乳肉生產性能優良、能有效適應我國南方夏季高溫高濕、冬季低溫高濕自然氣候條件以及農區粗放飼養管理條件。
|
全國13個省市和省內21個市(州)應用
|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
|
王淮、付茂忠、易軍等66人
|
|
大恒799肉雞
|
該配套系屬青腳麻羽優質肉雞,父母代繁殖性能高,商品代生長速度中等且可通過羽速自別雌雄。
|
河南、山東、安微、四川等地
|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大恒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
蔣小松、杜華銳、李晴云等
|
|
天府農華麻羽肉鴨配套系
|
父母代年產蛋量250枚,商品鴨為黃麻羽,屠宰后胴體黑色素殘留少、屠體美觀,料重比2.6:1。
|
全國主要麻羽肉鴨養殖省份
|
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畜牧總站、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
|
王繼文
|
|
蜀興1號肉兔
|
綜合繁殖性能好,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特別是在2kg左右體重上市時具有優秀的屠宰性能和飼料報酬
|
適宜在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西南地區肉兔主產區推廣
|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
|
謝曉紅、雷岷、李叢艷、鄺良德等21人
|
|
長吻鮠“川江1號”
|
長吻鮠“川江1號”生長速度快,18月齡體重提高25.84%左右,可縮短商品魚上市周期,降低越冬成本和風險
|
全國水溫適宜的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四川省珍稀特有魚類保護與利用中心、西南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周劍、董在杰、葉華、魏震、王忠衛、杜軍、徐鋼春、張露、羅輝、朱文彬、林玨、聶志娟、李強、陳曉晶
|
|
阿壩中蜂
|
體型大、吻長,蜂王呈黑色或紅棕色,雄蜂呈黑色;蜂王產卵力強;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生產性狀良好。
|
四川省全省
|
/
|
/
|
|
川優1號
(川山×蜀水)
|
性能穩定、強健好養、產量高、繭絲質優,是繅5A~6A級高品位生絲的極好原料繭品種。
|
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中心飼養區域為四川蠶區
|
四川省南充蠶種場
|
曹寧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