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從中國種業數據大平臺公開的DK品種審定和保護信息,來看DK在我國的扎根、成長直到引領市場的過程,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我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師兄趙永亮就開始在孟山都中國從事玉米育種,從審定品種來看,當初孟山都在中國處于觀望階段,對中國的市場和政策不太有信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得已他只有使用美國過保護期的自交系和國內資源選系,迪卡利用本土資源成功的是昌7-2,比如DK653父本,含有75%昌7-2血緣,甚至直接用昌7-2有品種審定,比如迪卡667。
從2000年開始有品種審定,到2016年年審定品種數量均不超過5個,2017年審定數量出現轉折,實現兩位數突破,審定品種數量為14個,接下來最多的年份是審定26個,常年審定不低于11個,這些年品種大量審定得益于中種國際戰略調整,采用美國的品種許可模式,國內友商既可以買斷品種的生產權和經營權,也可以獨家包銷品種,多個國內種業公司比如松花江、富爾、德農、大鵬等都有拿中種國際品種參試,這些品種使用自己品牌命名,從品種權歸屬來看是來自于中種國際(表1)。
目前中種國際在中國的品種對外許可收益遠遠超過其它外資種企,多生孩子亂打架,目前迪卡系列品種在早熟區一家獨大、極早熟區市場份額仍在增加;另外中種國際品種在我國審定的渠道非常多樣,早期多個品種由國內科研院所種子公司引入申請審定,近幾年的品種多是利用中種集團、自有聯合體、包銷公司聯合體等渠道得以審定,也有不少利用國家級或省區官方渠道審定。自有聯合體中有成員單位造假導致早熟聯合體暫停加上從2024年開始從嚴管理,五年來審定品種數量首次降至個位數(圖1)。

從參與審定的親本使用頻次來看,有19個親本參與審定品種4個以上(表2)。審定品種最多的是迪卡517的父本,多達10個以上,至今仍在使用。各個熟期使用的種質不盡相同,但也有部分自交系熟期不是很嚴格,有的自交系比如A0095Z可以從中早到極早都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