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在生長過程中,80%的能量來源于葉片。如果葉片出現了異常,它所制造的營養就不能滿足植株整體所需,導致植株生長緩慢,花芽分化及果實發育不良,根系也會弱化、老化,最終導致產量低、品質差。因此,加強葉片養護,保持葉片的優良性能,是當下日常農事管理工作的重點。
低溫高濕成常態 導致葉片異常多
黃葉
不論是黃瓜、甜瓜,還是西紅柿、茄子、辣椒,近段時間黃葉現象非常普遍。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土壤透氣透水性差,新根萌發難。在一些茄子棚、彩椒棚,記者看到全棚覆蓋黑色地膜,且地膜緊貼地面,腳踩在操作行土壤上,可明顯感覺到土壤黏重。在這種環境下,土壤深層的毛細根不能順利生長。根系吸收養分需要消耗能量,而這部分能量通過根系的呼吸作用所產生,全膜覆蓋地面,且地膜緊貼地表,那么,根系呼吸所需的氧氣從何而來?此外,晴天中午棚內溫度升高,黑地膜可吸收大量的熱量,導致地表附近土壤快速升溫,在高溫、缺氧、不透水的情況下,地表毛細根就容易被捂壞。根系生長不良,養分吸收受阻,從而引發后續的一系列營養不良癥狀,也就出現了各種黃葉情況。
生殖器官與營養器官養分爭奪嚴重。當前彩椒、越冬茬茄子進入生長中后期,植株陸續表現出早衰癥狀,不少菜農見杈就留、見花就點,盡量多結果,提高產量。可是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生殖器官與營養器官養分爭奪加劇。點花的作用是促進坐果,同時促使有機營養集中流向果實,而當前時期植株整體制造的有機營養不足,勉強或不足以維持植株正常生長,過量點花留果后,養分被迫流向果實,導致營養器官“饑餓”生長,植株長勢越來越弱,黃葉就在所難免。
“降落傘”葉
“降落傘”葉是異常葉片的邊緣下卷,形狀類似降落傘。該類葉片邊緣向下反卷,邊緣有壞死現象,呈現出不同程度開裂,而葉脈受葉片邊緣限制成扭曲狀,這是典型的缺鈣現象,同時也是致病菌侵染的入口。
造成植株缺鈣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鈣元素補充不足或不及時;二是根系功能不足,低溫、干旱、根系受傷或病變都會影響根系的吸收功能,進而造成鈣元素吸收不足;三是元素拮抗,如土壤中氮、鉀元素超標時,就會影響鈣元素的吸收。
葉片質地脆硬
正常的葉片為綠色、厚實、手感軟,但不少棚室的黃瓜葉片卻不是如此,而是摸上去有“沙沙”的聲音,質地脆硬,手捏易開裂或碎裂。這種葉片活力差,功能不足,不能制造足夠的營養滿足植株生長所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為預防或治療葉部病害時,菜農噴藥過頻,或藥劑濃度過高;另一方面是施肥不協調,植株吸收營養缺失。
葉片“鑲金邊”
低溫季節,很多棚內的黃瓜葉片出現了“鑲金邊”的現象,發生程度不一,有的僅有中部葉片黃邊,有的是中下部葉片黃邊;發生程度也不同,有的是葉片邊緣輕微黃化,有的則是黃化明顯且有開裂現象。
造成葉片“鑲金邊”的原因很多,一是藥害、氣害所導致。當前,棚內低溫高濕環境時間長,病害呈高發態勢,而蔬菜葉片幼嫩,菜農為預防病害,噴藥過頻或使用濃度高,很容易造成葉片邊緣發黃。二是鉀元素缺乏或過量導致。由缺鉀或鉀過量導致的葉片邊緣發黃,多發生在中下部葉片上。但從部分菜農的用肥習慣來看,土壤缺鉀的可能性不大,而鉀元素超標相對普遍。因此,葉片出現黃邊的原因多數由土壤中鉀元素過量造成。土壤中過量的鉀元素不能被吸收利用,必然與其他元素起拮抗作用,阻礙其他元素的吸收,進而出現葉片邊緣變黃的現象。三是土壤鹽離子濃度過高導致。這種情況下,黃瓜一般是自下而上出現黃邊現象。當化學肥料施用過量,施入土壤后并不能全部被黃瓜吸收,在土壤中長時間積累,導致土壤鹽離子濃度過高,一是根系吸收大量高濃度的土壤溶液,會灼傷葉片邊緣并變黃,二是土壤鹽離子濃度過高會抑制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導致鈣、硼、鐵等元素缺乏,從而引發葉片黃邊。
精準把脈找病因綜合防治是關鍵
引發葉片異常的原因主要有大棚環境低溫高濕、營養供應不協調、防病措施過激等,種植戶應先對癥進行緩解,然后再加強日常的葉片養護工作。
首先,改善土壤條件,創造適宜根系生長的優良環境,促進新根快速萌發。菜農應撤除操作行內的地膜,用鐵絲撐起種植行內的地膜,稍微掀起地膜進行劃鋤。同時,配合沖施生物菌肥、魚蛋白等。
其次,適當打杈,合理留果。以長茄為例,長茄是兩根結果主枝,每根主枝留上、中、下三層果,每層果上留一個待摘的茄子、一個已經點花的小茄子,還有一個選好的新杈。進入結果中后期,每層果留一個待摘茄子,再只留已經點花的小茄子或不點花只留一個健壯新杈。菜農在疏杈時要注意,盡量選留短粗新杈,長度不超過10厘米,疏除偏細長的。
其次,上噴下灌,養根護葉。菜農可使用生根類產品單棵灌根,促進毛細根快速生長,恢復根系活力;噴施葉面肥,補充各種中微量元素,可短期內緩解黃葉問題。
再次,病害早預防。植株黃葉,抗病能力必然下降,若不提早預防,病菌就會趁機侵染,引發各種侵染性病害。因此,近期應加強棚室環境調控,合理放風,降低棚內濕度,并且定期噴施百菌清、撲海因、中生菌素等藥劑,抑制病害發生。
最后,優化棚室環境。保持偏低的夜溫、少澆水是平衡植株長勢常用且有效的辦法。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菜農有時難以把握好“度”進而造成植株生長受阻。因此,菜農應準確調控好棚室的溫濕度,盡可能地創造適宜于蔬菜生長的環境條件。
(本版內容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中國蔬菜》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