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漸近,米酒產品又進入銷售旺季。走進孝感市孝南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各家米酒企業開足馬力,全力掀起生產熱潮。
孝感米酒白如玉液、甜潤爽口、清香襲人,是我省第一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3年,孝感米酒產業綜合產值突破60億元,產量占國內米酒市場份額85%以上,是當地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它的成名之路背后,一粒名為珍糯的種子功不可沒。
孝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文豐介紹,米酒以糯稻為原料生產。上世紀90年代之前,當地主栽糯稻品種為中秈糯1776,糯性好,直鏈淀粉含量僅1.3%,但產量較低,畝產僅400公斤左右。當地引進過其它糯稻品種,產量提高了,糯米品質又有所下降,企業不買賬。
優質原料供應量有限,嚴重制約了米酒產業發展壯大。
選育高產、優質、抗病、早熟的糯稻新品種成為產業期盼。1991年起,省農科院水稻專家組著手利用優異種質資源與中秈糯1776進行雜交,解決這一難題。
他們從湖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保存的種質中篩選到一個叫珍稻的廣西農家地方品種,莖稈粗壯,穗大粒大,抗性好,高產潛力大,與中秈糯1776具有較強互補性。科研人員采用系譜法,從兩者雜交的后代中選出一株綜合農藝最好的“佼佼者”。它就是珍糯。
“新品種一開始示范,農民和企業就看中了。”王文豐說,跟中秈糯1776比,珍糯畝產高出30%,抗病性、抗倒性也更好,每畝種植效益可增加40%。同時,它的直鏈淀粉含量與中秈糯1776相當,能滿足企業對高品質糯米原料的需求。
2001年起,珍糯成為孝感地區糯稻生產中的主推品種,年推廣面積20萬畝以上。
“孝感米酒對糯米很挑剔,要求米粒細長、潔白,加工成米酒后,米粒懸浮于米酒汁中,不斷裂、不結塊、不沉淀,喝起來口感潤滑、甜度適宜、風味純正。這么多年,只有珍糯最能滿足這些苛刻條件。”他透露,為確保孝感米酒的風味、特征和質量,孝感市年年對珍糯進行提純復壯。截至目前,珍糯已累計為當地創造產值近1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