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第二十一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蔬菜種業創新發展交流活動在福建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活動以“提升蔬菜種業‘芯’,豐富百姓菜籃子”為主題,回顧福州市“菜籃子”工程建設發展成效,邀請院士專家和企業代表共話百姓生活“菜籃子”,共謀蔬菜種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出席活動并作報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張曄,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賴詩雙,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治良出席活動并致辭。
全國農技中心黨委書記張曄在致辭中指出,增進民生福祉,必須抓好“菜籃子”工程,守護美好生活,必須抓好蔬菜育種創新,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提升治理能力體系現代化水平。她強調,樹立踐行大食物觀,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要從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強化治理服務體系建設三方面發力,深化蔬菜種業創新產學研用協同機制,不斷選育產量高、品質優、有特色的好品種,加快培育蔬菜種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蔬菜種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特色蔬菜產業體系首席、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立足全國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報告中系統梳理了我國辣椒產業發展各階段取得的育種成效,系統概述了不同階段的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情況,分析了我國辣椒種業高質量發展現狀與趨勢變化,展望了未來5-10年國家辣椒育種攻關將向高品質育種,宜機化育種,品種專用化育種等方向發展。
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所長陳秀娟研究員回顧了福州市“菜籃子”工程建設成效做法,總結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的有效機制,提出了通過在強化科技創新、加強安全管理、優化供應鏈條、推進產銷銜接等環節發力,推動“菜籃子”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呂紅豪研究員報告了國家結球甘藍育種攻關進展。他指出,我國甘藍產業正向品種多元化、鏈條科技化、茬口多樣化、品質優質化等方向發展,建議要充分應用多抗性育種、CMS育性恢復等育種新技術推動我國甘藍育種創新發展。
國家西甜瓜產業體系首席、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許勇研究員報告了國家西甜瓜育種攻關進展。他指出,我國西甜瓜產業規模和育種水平世界領先,要進一步豐富品種類型、提升品種性能,引領全產業鏈技術變革,以多樣化的品種創制實現優質、綠色、節本增效的產業發展目標。
福建農林大學吳雙教授報告了國家青梗菜育種攻關進展。他介紹,我國青梗菜育種攻關已基本建立商業化育種平臺,自2008年國家實施青梗菜育種攻關以來,先后挖掘創制了一批耐熱、耐抽薹等重要種質資源,育成了一批自主選育優異品種,并實現了大面積推廣應用,有力打破國外品種市場壟斷。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長顧宏輝研究員報告了國家西蘭花育種攻關進展。他介紹,2008年以來,國內先后培育出中青、浙青、臺綠、美青等系列自主品種,徹底扭轉了國外品種壟斷局面,當前西蘭花自育品種市場占有率35%,市場推廣前景呈擴大趨勢。
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登記處報告了全國蔬菜品種登記工作進展,將從嚴格受理審查、規范自主試驗、加強跟蹤評價、強化清理凈化等方面發力,不斷提高品種登記工作質量,促進蔬菜種業創新發展。
本次交流活動與全國蔬菜品種登記技術培訓班同步舉辦。活動指出,要以產業發展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全面深入推進種業振興,加快蔬菜種業科技創新,培育更加豐富、更加營養、更具特色的蔬菜新品種,以種業創新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百姓“菜籃子”供應水平。
本次活動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舉辦,全國省級種子管理部門、蔬菜科研育種單位、種子企業、種植大戶等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