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制約我省種業振興發展瓶頸問題,加快推進我省種業振興,6月11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的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現做如下解讀:
一、《政策措施》出臺的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建設種業強省,根據玉亭省長作出的“要研究舉全省之力做強種業的突破性政策舉措”批示精神和在現代化大農業專題會議上的指示精神,省農業農村廳制定《政策措施》,主要目的就是激勵省內外資源、技術、人才等要素向我省集聚,加速科研育種創新和突破性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推進我省種業振興,實現國內領先。
二、《政策措施》的主要內容
《政策措施》制定了“強化種業人才激勵機制、加快重大育種科研平臺和基地建設、加速優良品種推廣應用”三方面突破性支持政策。
三、《政策措施》提出的目標
在突破性品種培育方面,《政策措施》提出,依托長春國家農高區與“三江”實驗室,統籌建設玉米、水稻、大豆、人參、菌物、肉牛6大育種創新平臺,開展突破性種源協同攻關,加快培育生產急需的玉米、水稻、大豆優異新品種10個以上,人參、菌物優勢新品種5個以上,肉牛優良新品種1個以上。
在良種聚力推廣方面,《政策措施》提出,開展有組織聚力推廣,力爭3年內實現年種植面積超500萬畝的玉米品種2個以上、超300萬畝的水稻品種1個以上、超100萬畝的大豆品種1個以上,5年內實現年種植面積超1000萬畝的玉米品種2個以上。
四、《政策措施》的特色亮點
《政策措施》的內容重在突破現有政策,通過制度和政策的創新,為種業振興創造空間。主要有3個創新點:一是機制建設上更利于發揮人才作用。為優秀人才向企業流動提供更便捷的渠道。一方面鼓勵科研院校研究團隊或個人到企業兼職兼薪,原單位保留身份待遇不變。另一方面鼓勵科研人員到種業企業入職,從事科研育種工作,原單位編制、職級、人事關系最多可保留6年。二是平臺建設上更聚焦培育優異品種。明確以長春國家農高區、“三江”實驗室為依托,建設玉米、水稻、大豆、人參、肉牛、菌物6大育種科研創新平臺,省級研發資金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萬元,通過“揭榜掛帥”“軍令狀”等方式,開展突破性種源協同攻關,加快培育生產急需的優異新品種。對連續3年在省內年制種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的種業企業,由縣級在制種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100萬元一次性補助。三是推廣應用上更助力優異品種推廣擴面。遴選國內適合我省糧食主產區推廣種植的優異品種,實施優良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補助。開展有組織聚力推廣,力爭3—5年內實現年種植面積超1000萬畝的玉米品種達到2個以上,超300萬畝的水稻品種1個以上、超100萬畝的大豆品種1個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