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近日,光明農發集團在崇明舉行深化產學研融合、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上海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開工儀式,通過參觀交流、主旨演講、主題交流,展開了一場有關種業、綠色、創新、可持續發展的思維交鋒盛宴,追尋種業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策。
上海作為科創、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集聚的國際化大都市,種業先行有其先天的優勢和基礎,但資源優勢并不會自動轉化成競爭優勢。種業高質量論壇上,農發集團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圍繞“吃得好、用肥少、抗病高”等市場和市民關注點,邀請育種專家展開研討,從行業的高度、專業的角度,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鼓與呼”,為全面推進現代種業建設“策與謀”。
現場,光明種業上海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舉行開工儀式。
據悉,該示范基地將銜接品種試驗、審定和推廣,建起良種良法相結合的橋梁,建起科研院所和企業攜手共進的平臺。“我們將打造一個全國一流、技術先進,集試驗、展示示范和科普培訓為一體的高標準、高質量的現代化的農作物試驗示范基地,為農作物新品種試驗、鑒定、展示、評價蓄勢賦能。”光明農發集團董事長陳斐然介紹說,基地建成后,預計每年承擔千余個農作物新品種試驗、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等任務。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陸崢嶸在致辭中表示,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育種實驗室等項目與平臺落地,將形成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服務保障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從而推動上海種業創新。“在種業振‘芯’的道路上,種業領域的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而種業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從培育每一粒良種做起,加強技術攻關,縮小差距、補齊短板,培育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新品種,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新跨越。”
此次光明種業論壇,匯聚種業領域院士、專家等各方面的智慧實踐,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作為種業工作者,要瞄準市場導向,服務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解決育種創新和生產應用高度匹配問題,促進實驗室與田間地頭的需求精準對接,通過不斷創新,努力實現在種業原創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等方面的重大突破,選育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優質新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