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寧夏種業集團正式揭牌成立。去年以來,各省份加速建設省級種業集團,四川省現代種業發展集團、河北省種業集團、江蘇省種業集團、浙江省種業集團等先后成立。與此同時,優勢種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戰略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多家種企加速上市步伐。
近年來,我國種業企業發展較快,涌現出一大批“育繁推一體化”的全國性種業企業。不過,依然存在多而不優、多而不強的狀況,有分量的種業企業還不夠,持證種企中注冊資本在億元以上的僅占6%,種企市場銷售額在全球占比僅10%。從種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國際種業巨頭的發展經驗看,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領軍企業,加快形成優勢種業企業集群,可以快速實現種業創新能力及市場競爭力提升。
大雁遷徙時,一只大雁可以借力于前一只大雁羽翼的助力,因此雁群隊形會擇機變化但始終梯次分明,形成所謂的“雁陣效應”。
種業企業集群就好比是雁陣,既要有大而強的少數航母型領軍企業,也要有一大批專而精的特色企業和適量的專業化平臺企業。航母型領軍企業是頭雁,最具資本、技術、人才優勢,引領種業發展;特色優勢企業是群雁,在經濟園藝作物、地方畜禽品種等細分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屬“隱形冠軍”。專業化平臺企業是尾雁,不直接參與種業競爭,而是在產業鏈重點環節提供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同樣不可或缺。
種業企業要有雁陣思維。我國有7000多家農作物種業企業、8000多家畜禽種業企業、19000多家水產種業企業,任何一家企業都不能埋頭只顧自己,還要看周邊和全國,要從雁陣里找機會。不僅要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短板,更要從全局的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中找準定位,尋求互補與合作,體現特色和優勢,著力提升差異化競爭力。瞄準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匯集資源力量,加大研發投入,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品種,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優質種源,打造種業“百年老店”。
雁陣高飛靠頭雁。一個行業龍頭企業的發展水平,往往就是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龍頭種業企業承擔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任,比拼的關鍵就是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能力。
雁陣競飛靠群雁。對特色種業企業來說,與科研機構合作,是提升科研實力最迅速的途徑。不妨通過共建獨立公司、共擔合作項目等方式,強化細分領域優勢。
雁陣快飛靠尾雁。育種材料是有限的,需要培育或引進;檢測設備是稀缺的,需要積累或共享。這些種業基礎設施恰恰是平臺型種業企業的市場空間所在。
此前,已有多家企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壽光蔬菜種業集團立足于當地設施蔬菜全產業鏈優勢,重點做大做強高端設施蔬菜育種,同時積極與其他企業謀求合作。四川省現代種業發展集團依托四川在生豬和油菜產業的主導地位,與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在生豬、油菜等領域進行種業創新。
這也給其他種企帶來啟迪:只有著眼于種業振興的大棋局,認清在雁陣中的位置,才能打開發展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