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023中國種子大會(hui)暨南繁(fan)硅(gui)谷論壇在三亞開幕。會(hui)上頒(ban)發(fa)“張海銀種(zhong)業(ye)促進獎(jiang)(jiang)”,中國農業(ye)科學院研(yan)究員(yuan)、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等15人(團體)獲(huo)獎(jiang)(jiang)。

據了解,2013年,安徽合肥豐樂種業創始人、中國種業功勛人物稱號獲得者張海銀個人捐資500萬元,與荃銀高科共同發起成立“張海銀種業基金會”。該基金會共有3個主要公益項目,其中,“張海銀種業促進獎”是面向全國設立的種業公益獎項,主要獎勵給在農作物新品種繁育方面有突破創新的;在種子生產、加工、質量檢驗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在種子營銷、推廣(guang)和(he)出口(kou)貿易(yi)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在企(qi)業管理(li)、服務和(he)其他(ta)相關業務上作(zuo)出顯著業績的個人和(he)團(tuan)體。
2022年,共有(you)(you)15人(團體(ti))獲(huo)得2022年“張海銀種業促進獎”。他(ta)們中有(you)(you)德高望重的(de)資深院士、成(cheng)果(guo)豐碩的(de)育種專家、傾心桃(tao)李的(de)大(da)學教授,還有(you)(you)開拓創新的(de)青年才俊、卓有(you)(you)成(cheng)效的(de)企業精(jing)英、扎根一線(xian)的(de)推廣能手(shou)。
2022年“張海銀種業促進獎”獲獎人名單>>
特別獎的(de)是中(zhong)國農業科(ke)學院(yuan)研(yan)究員(yuan)、中(zhong)國工程院(yuan)院(yuan)士劉旭(xu),長期開展我(wo)國農作(zuo)(zuo)物種(zhong)質資源(yuan)(yuan)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本(ben)底多樣性(xing)和技(ji)術指標體系(xi)等多項研(yan)究,為我(wo)國農作(zuo)(zuo)物種(zhong)質資源(yuan)(yuan)研(yan)究工作(zuo)(zuo)做出卓越貢獻。
獲得一等獎的有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員(yuan)李殿榮,他攻克了(le)油(you)菜細(xi)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種優勢利用的難關,育成了(le)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應用于生產,并實現產業化的雜交油(you)菜品種“秦油(you)2號(hao)”;
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趙(zhao)治海,成功培育出系(xi)列(lie)谷(gu)子(zi)雜(za)交種,被稱為“雜(za)交谷(gu)子(zi)之(zhi)父”,創(chuang)谷(gu)子(zi)畝產811.9公斤高產紀(ji)錄,累計種植3000多萬畝;
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振宇,開創了北方兩系雜交粳稻研究的先河,并實現了耐鹽堿+抗瘟+優質食味水稻育種的突破。
獲得二等獎的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國清,他創新了棉花抗逆優質分子育(yu)(yu)種系列的理論、方(fang)法、材(cai)料等,培育(yu)(yu)系列新品(pin)種,取得了良(liang)好(hao)的社會經濟效益;
四川農(nong)業大學教授黃富,創制出高(gao)抗優質(zhi)超級稻(dao)恢復系雅(ya)恢2115,取得(de)了水稻(dao)抗病(bing)優質(zhi)恢復系選育的重大突破;
江西省超(chao)級水(shui)稻(dao)研究發(fa)展中(zhong)心研究員(yuan)蔡(cai)耀輝,創(chuang)制了(le)系列“矮(ai)?密(mi)穗”優質(zhi)高(gao)產雜交稻(dao)組合,為推動(dong)江西省雙季稻(dao)的發(fa)展和(he)改(gai)善我國稻(dao)米食用(yong)品(pin)質(zhi)做出了(le)重要貢(gong)獻;
京研益農(北京)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海鳳(feng),作為(wei)核心管(guan)理人(ren)員參與管(guan)理的蔬菜(cai)種業(ye)(ye)企業(ye)(ye)成為(wei)全國(guo)蔬菜(cai)種業(ye)(ye)信譽骨干企業(ye)(ye)與陣型企業(ye)(ye)。
獲得三等獎的有寧夏(xia)固原(yuan)天啟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玉龍,他25年來(lai),在寧夏(xia)山區及全國各地推廣種植脫(tuo)毒馬鈴(ling)薯千(qian)萬畝,打造了脫(tuo)毒馬鈴(ling)薯種薯三級體系的“寧夏(xia)模式”;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常規水稻小麥種子(zi)公司總經(jing)理張(zhang)在平,創新(xin)(xin)常規稻(dao)麥(mai)推廣新(xin)(xin)模式,近五(wu)年累計推廣稻(dao)麥(mai)面積超(chao)過1000萬畝;
云南富源縣勝玉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谷華,扎根云南,開展玉米新品種選育和推廣工作,以(yi)科(ke)技興(xing)(xing)農理念服務西(xi)南地(di)區鄉村(cun)振興(xing)(xing);
江蘇金(jin)土地種業有(you)限公司副(fu)總經(jing)理朱兆兵,積極探索開(kai)展稻麥(mai)新品種推廣(guang)的新模式(shi),累計推廣(guang)了稻麥(mai)新品種達9000多萬畝;
吉林省種子(zi)管(guan)(guan)理總站研究員班(ban)秀麗,成果服務(wu)于吉林省乃至(zhi)全(quan)國的種子(zi)質量管(guan)(guan)理工作,榮(rong)獲全(quan)國糧食(shi)生(sheng)產(chan)先進個(ge)人稱號;
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陸地棉育種團隊,創造了畝產籽棉的世界紀錄、填補了新疆轉基因棉花空白(bai),新品(pin)種累計(ji)推廣面積4000余(yu)萬畝;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科河種業有(you)(you)限公司(si),選育出(chu)在產量(liang)、品(pin)質、抗(kang)性(xing)等方面(mian)有(you)(you)突破的(de)玉(yu)米新品(pin)種,近(jin)五年累計推廣面(mian)積(ji)約(yue)3400萬(wan)畝(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