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會展(天津)中心坐落在天津市津南區,這里正不斷承接各類國內外高端大型展會。與國家會展中心相距10公里處,今年天津市津南區也打造了國家級水平蔬菜地展中心。用全國先進的設施農業、數智管理服務作物栽培,“良種良法良藝”打造了高水平的全國蔬菜地展平臺。
天津市依靠種業發展優勢,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于12月,舉辦2022年中國天津種業振興大會。鑒于2021年中國天津種業振興大會的成功舉辦,2022年,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第十九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兩個“國字號”種業專業展會落地天津同期同地舉辦,同時,由天津市農學會等單位主辦的2022天津國際種業博覽會也將同期舉辦。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芯片的算力看程序的跑分結果,最新育種目標的賽場就是地展“跑分”。今年,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津南區結合四大種業會議同期在津舉辦契機,為大會打造高水平農業地展平臺。
黑色辣椒、白色黃瓜、金色小南瓜、“紙”皮小西瓜,來自全國蔬菜種業頭部企業的千余品種亮相天津地展。“全國優勢種業企業征集品種共1088個,來自全國14個省市50余家企業。主要有甜瓜、黃瓜、茄果豆、白菜、甘藍、根莖、葉菜等8大類,其中‘津農精品’品牌品種173個。對這些品種天津全部公益種植,展示其在北方地區生長情況。”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郭云峰介紹,僅黃瓜大棚中,就種植了包括“綠豐8號”“津美10號”“乾德1517”“DRT10”在內的115個品種;番茄和南瓜棚中,各種植了來自全國的30余個品種。此外,作為天津小站稻的發源地,津南區建設小站稻品種展區面積約80畝,展示“津原U99”“金稻919”“天隆619”“津川1號”在內的天津市優質小站稻品種16個,同步舉辦線上推介活動。
天津速度打造高標準地展場地。種業地展設施農業園區位于津南區八里臺鎮大韓莊村,園區占地面積378畝,共有棚室81棟,其中新型裝配式溫室60棟、高拱暖棚21棟。“這些設施全部為今年完成建設。此前,地展所在園區土壤質地粘重,適耕性差,養分貧瘠,鹽堿量較高,不利于蔬菜生長,經過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采取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劑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物聯網系統以及精細化田間管理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我們在鹽堿地上種植千余種蔬菜品種。”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植保植檢部(種子技術服務部)副部長王連芬介紹,園區在栽培方法和田間管理上實行“四統一”。統一規劃,對參展品種進行統一整理、分類、布局;統一管理,對同一作物種類統一種植密度和肥水管理;統一防治,園區內作物以預防為主,提高作物抗病性,減少病蟲害發生;統一建檔,記錄農事操作、產量以及性狀表現等信息。
早熟、晚熟品種同時坐果,高溫、耐寒品種同臺競技。一個合作社種出一個好品種已是不易。在同時空下,種植千種不同茬果蔬,對地展栽培技術團隊提出挑戰。天津地展引進壽光蔬菜栽培技術團隊,針對不同品種蔬菜悉心照料。“像廈門德美特種苗有限公司的品種是要求露天栽培,但根據天津目前氣候,我們還是選擇了設施栽培。”來自山東壽光的農藝師趙海珍從事蔬菜栽培已有二十余年,這次千種地展她攜4人技術團隊及天津幾十名本地農把式,細化各項蔬菜種植要求。以標注早熟的花椰菜為例,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花椰菜品種播種時間就要稍晚些;類似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的品種為中熟晚熟品種,播種時間就較早。正是這樣的精心栽培田管,使得千余品種蔬菜種業得以在同時空的地展中,以最好的狀態展現給全國觀眾。“本次地展天津優質品種眾多,但不少均本不在9月、10月茬口種植,經過地展精培也有了不錯的收成。”王連芬表示,利用地展種植經驗,也將有效發展天津良種栽培方式創新。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在四大種業會議籌備期間,天津充分發揮全市種業科技、生態環境、水土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種業自主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也借助此次四大種業會議舉辦,加快推動“科、產、貿”一體化發展。為實現國家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作出天津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