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天氣炎熱,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鳳凰湖村新開墾的200畝茶園基地里,一個個又圓又大的西瓜“徜徉”在漫山遍野的茶園中。鳳凰湖村村民張小平正忙著采摘西瓜,來自瀘州和貴州赤水市兩個水果商家也幫忙裝車,爭取第一時間運往市場銷售。“今年天氣好,我種的8424西瓜和黑美人西瓜個大、籽少、味甜,很受市場歡迎。”張小平一邊抹汗一邊笑哈哈地說。
鳳凰湖村是納溪區茶葉主產區。近年來,為了助推納溪百億茶產業,鳳凰湖村把特早茶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來實施,目前全村特早茶產業已逾萬畝。2021年,鳳凰湖村為壯大集體經濟,向村民流轉了500畝殘次林地開發為特早茶基地,并承包給了業主張小平進行種植管護。
新茶樹生長緩慢,需三四年才能見效益。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今春張小平積極探索“林間套種”模式,在500畝茶園挑選了200畝幼林茶苗基地“見縫插針”套種一季優質西瓜,探索出了一條“以耕代撫、以短養長”的茶園套種新模式,不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還提高了茶園土壤肥力,達到“雙贏”效果。
“我的西瓜種植和茶苗種植一樣,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全部施用家畜糞經發酵制成的有機肥,加上種植在無污染的土壤上,種出來的西瓜更香脆、更甘甜。”張小平介紹說,“前些天,我還將西瓜送往農產品權威檢測機構檢測,所有的檢測項目全部合格,不含農殘,還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達到有機作物所有標準。”
幫忙采摘西瓜的村民小組長黃文革說,前段時間雖然多陰雨天氣,但由于茶園是山坡上的殘次林改造而來,陰雨不但沒有給茶園套種的西瓜造成澇害影響,反而促進了西瓜和茶苗的生長。由于西瓜藤蔓長勢蔥郁覆蓋整個茶園,還省去了人工除草的支出。
(楊桃劉躍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