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今年大春生產形勢分析,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內江調查隊、市氣象局于2021年7月29日至30日召開了全市大春生產形勢分析流動現場會議。市農業農村局、統計局、國調隊分管領導及科(站)長參會,縣(市、區)農業農村局、統計局、國調隊分管領導及業務負責人參加了本地流動現場會。
參會人員分別到各縣(市、區)大春生產現場點,實地察看了大春作物長勢,各縣(市、區)分別匯報了今年大春糧、油、果、茶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形勢,重點分析了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紅苕等大春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量預計情況,分析了氣象條件和自然災害對糧經作物生產的影響,預測了糧油果蔬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形勢,并對各地糧食生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當前農業農村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為保證今年大春生產增產增收,全市上下聯動,齊抓共管,重點從播栽面積、撂荒地治理、優質品種推廣、農技推廣及防災減災上下功夫。在隆昌益和禾糧油作物家庭農場,無人機直播的稻田和機器移栽的稻田密度均勻適宜,水稻直播無人機十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畝,既節省了勞動力和時間,又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據隆昌胡家盤石蔬菜生產基地業主介紹,蔬菜重在技術管理,其基地蔬菜純利潤在2000至3000元/畝,其種植的絲瓜和冬瓜,四月上市,持續賣到11月才結束。
今年,全市大春生產形勢整體向好,播栽順利,農技推廣扎實,病蟲為害輕,氣象條件利于大春作物生長發育,如果后期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可望豐產。當前,大部分水稻相繼進入蠟熟期,田間沉甸甸的稻穗,壓得稻稈直不起腰。進入收獲期的玉米,顆粒飽滿圓潤,掰下的玉米棒,又大又長。據威遠縣進行的25個玉米品種試驗,畝產均在500公斤以上,該縣國調隊在龍會鎮測產的玉米最高畝產達到600公斤。
下一步,全市將繼續強化農技推廣,積極做好大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的落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防災減災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扎實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抓住有利天氣及時做好大春作物的收割和晾曬,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全力抓好晚秋生產工作的落實,筑牢農業生產最后一道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