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推薦閱讀 » 正文

李繼軍:皖蘇種業發展對河南種業的借鑒探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5-13  來源:中國種業  作者:李繼軍  瀏覽次數:1174
 

 



作者:李繼軍   河南技豐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博士,研究員

      為加強豫皖蘇三省種子企業全方位、多領域合作,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原則,2021422-24日,豫皖蘇三省種子骨干企業在三省種子協會的組織下,進行了深度的探討與經驗交流。感觸很深,收獲很大,現將皖蘇兩省部分骨干種業企業發展情況及對河南種業發展的借鑒匯報如下。

      一、 中國種業到了解決“卡脖子”和打響翻身仗的關鍵時刻

      中國是農業大國,糧食安全是今天中國人底線思維中最重要的底線。沒有強大的種業,中國人就不可能端牢自己的飯碗。種業更是具有國家基礎及戰略意義的核心產業,但我國種子行業的科技含量跟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而且,在種質資源上,中國部分農產品也需要大量進口外國種子,被外國“卡著脖子”。主糧方面,中國的水稻小麥種子的國產化率都比較高,玉米次之;但一些蔬菜,如番茄、洋蔥、茄子、胡蘿卜、辣椒、西藍花的種子高度依賴進口;作為“準主糧”的玉米和馬鈴薯的種子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國外。

      安信證券在20201219日的行業快報中提到,我國常年為種子凈進口國,中國種子貿易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種子進口量6.60萬噸,出口量2.51萬噸,進口額4.35億美元,出口額2.11億美元,進出口赤字約為2.24億美元。

      1、國家高度重視,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202012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成為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會議明確提出,2021年要解決好種子問題,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到解決種子問題,還是首次。

      202012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這首先就要解決好耕地問題。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打好種業翻身仗;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

      2、種業是農業的靈魂,種子是農業的芯片

      種子是農業的基石,決定著整個糧食產業鏈的素質和效益,是農業中的芯片。農業安全更重要的是種子安全。種子是決定產量的最基本要素,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一些重要品種如果過分依賴國外,一旦發生"斷種",就會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現代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業的競爭關系到整個國家、整個農業產業的競爭能力,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高科技戰爭。

      近年來,我國現代種業體系加快構建,種業得到快速發展。但以生物育種技術為核心的全球種業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國外大型種業企業跨界重組日益加劇,強強聯手搶占全球市場,我國民族種業仍面臨嚴峻挑戰。

      3、種業“卡脖子”問題

      所謂“卡脖子”并非品種上的卡脖子,更多的是種質資源和技術上的“卡脖子”。當前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仍然是種業創新的突出短板,資源消失風險加劇、精準鑒定不足、地方特色資源開發不夠等問題較突出。

      4、做大做強本國種業企業,才能掌握定價權和市場話語權

      據估算,中國7000家左右本土種子企業,全部銷售收入加起來,僅相當于孟山都一家。有專家在對比中外種業后,曾這樣唏噓:“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研發實力,就足以匹敵整個中國!”。中國前50強種子企業,研發總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

      我國種業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兼并重組明顯加快,行業整體競爭力明顯提升。但與國際巨頭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5、打贏種業“翻身仗”迫在眉睫

      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我國種業市場規模千億元。過度依賴進口種子,將導致我國不能掌握部分種子的價格主動權和市場話語權,不但可能給種植大戶帶來經濟損失,更蘊含“斷種”風險。不僅糧食安全保證不了,農業安全也可能被別人扼住要害。下大功夫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刻不容緩。

      二、皖蘇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種業,一批優秀企業快速發展

      1、省級政府聯合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稅務局、銀保監局、擔保集團、省農墾集團、有關市人民政府聯合出臺“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  打造種業強省行動方案”,在“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良種繁育與推廣、做優做大做強一批種業領軍企業”等方面做出了詳細部署。江蘇省政府提出打造“種業之都”,出臺了多項可操作性支持種業發展政策。

      2、市縣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合肥市市政府要把合肥市打造成“種業之都”,推進保種、護種、育種、引種、用種“五種并進”,加快現代種業發展。

      合肥市政府牽頭在2021年中國種子大會期間組織“合肥市種業發展投資座談會”,市發改委、財政局、科技局等部門及縣市人民政府出臺眾多優惠政策筑巢引企。

      3、做強做大種企

      安徽省各級政府及部門聯合扶持打造一批領軍企業。針對有優勢和特色的種子、種畜禽企業,重點扶持一批有科研創新能力、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種業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整合資源上市,并給予土地、稅費、擔保、貼息等政策支持。安徽農業農村廳報告要在五年內,要把荃銀高科種業打造成世界種業十強企業,3年內把皖墾種業推向國內主板上市,全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達到20 家以 上。支持企業“走出去”,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申請境外知識產權保護,開拓國外市場。

      4、皖蘇頭部種企兼并重組速度加快

      在國有資本注入、多種優惠政策支持下,皖蘇頭部種企資金充裕,兼并重組步伐進一步加速,一批優秀種企快速發展。2011年以來,安徽荃銀高科收購了華安種業、皖農種業、鐵研種業等五家公司;安徽豐樂種業收購了四川同路農業、新疆樂萬家種業、湖南金農、云南全奧農業等。

      5、皖蘇部分種企簡介

      安徽、江蘇種業借助政策的東風和政策的支持,已涌現出一批具有規模優勢、成長迅速的種子企業。

      安徽省代表企業:荃銀高科、豐樂種業、皖墾種業、華成種業、新世紀種業、華皖種業、皖農種業等;

      江蘇省代表企業:大華種業、明天種業、中江種業、金土地種業、紅旗種業、瑞華種業等;

      部分種子企業簡介詳見附件部分。

      三、皖蘇種業已經初步形成國有股份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市場格局

      1、皖蘇頭部種企躋身中國種企前五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公布的2019年數據來看,2019年全國種子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110家,超過2億元的35家,超過5億元的9家,超過10億元的3家,超過20億元的1家。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入銷售收入前五名。

2019年種子銷售收入前五名企業

      2、皖蘇主要種業公司股權情況

      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主營稻麥種子,是上市公司蘇墾農發的全資子公司。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是蘇墾農發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67.84%,實際控制人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種子,2020年銷售收入16.02億元,第一大股東是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資委。

      四、皖蘇種業的發展模式對河南種業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縱觀全球頭部種企的發展軌跡,普遍是采取“橫向并購擴展市場份額,縱向研發促內生增長”的發展模式,短期內通過資本并購,迅速獲取市占率,提升其市場份額,長期則在于投入研發,建立起高技術壁壘和護城河,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

      皖蘇種企的快速崛起亦是相似的發展路徑,政府主導引資和優惠政策齊發力,促進種企“橫向并購和縱向研發”的野蠻成長。

      1、 各級政府結合種企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扶持種企快速發展

      省市縣區制定促進種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上市獎勵、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種質資源推廣、用地保障、財政支持、科研投入等方面給予配套優惠政策。

      2、 政府引導資金注入種企,解決種企“投資大見效慢”的短板

      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投資基金引導、帶動作用,通過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直接投資等方式,著力培育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質項目企業;設立種業建設發展專項資金,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3、 推動兩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種企深度合作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種子企業要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將基礎研究成果與應用研究有機緊密結合,聯合解決農業生產及品種選育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升種企科研育種創新能力、共同開展優良品種選育、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種子企業快速發展。

      五、河南是農業大省,必需擔負起中原種業發展的大任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也是育種、產種、用種大省,河南省是我國糧食安全和種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種子的科研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做強做大河南的種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舉各方力量,久久為功。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做強做大種企等,均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1、河南省培育的品種對全國種業貢獻突出

      河南省選育的小麥品種鄭麥9023、矮抗58和玉米品種鄭單958、浚單20等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連續多年居全國種植面積第1位。

      2、“一個品種成就一個企業”的定律在河南并未湊效

      河南出現了多個大單品,但自2000年以來,河南沒有形成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種子企業,種業發展內生動力日顯不足,比較強勢省份日漸式微,優秀的品種并沒有托起大企業的發展。

      3、河南種企缺乏頭部企業,“散弱小”劣勢愈發明顯

      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持有效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數量為581家,種子銷售總額最大的企業3億元左右,在全國頭部企業中沒有一席之地。。

      目前我省還沒有種子企業進入滬深股市,僅有4家登陸新三板,分別是河南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德宏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博士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2020年年度報告,河南秋樂種業銷售收入2.65億元,歸屬股東凈利潤1878.22萬元。

      六、對河南種業發展的建議

      河南省應快速打造航母型領軍企業、特色優勢企業、專業化平臺企業等三類種企,培育特殊資源、特色品種、獨特模式等競爭優勢,打造“隱形冠軍”,培育一批在種業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重點環節上提供專業化技術支撐或服務的平臺型企業。

      1、建立以國有股權主導的、多元化成分并存的種業格局

      政府主導成立種業發展基金,通過控股、參股的方式,扶持有優勢、有特色、高成長的種子企業高質量發展;出臺種業發展支持政策,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科研成果轉化、科企合作、基地建設、財政支持、保險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2、推動行業加快兼并重組,政府創造加快兼并重組的條件

      全球種業大致經歷了三次不同側重點的并購浪潮,形成了“兩超、四強、差異化發展”的種業新格局,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位居種子收入前三位的拜耳、柯迪華、先正達市場份額接近50%

      全球種企并購已接近尾聲,但國內種企并購正在加快速度。河南種企必須盡快有所行動,加入并購浪潮,壯大省內頭部種企,加入國內第一梯隊。

      3、政府既要支持大企業,也要支持“專精特新”類型的中小企業

      基于我省大農業、小農戶和物種類型多樣、生態區域復雜的基本省情和種業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發展思路上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強的領軍企業,也要支持發展專而精的特色企業。

      4、借助目前的良好機遇和氛圍,吸引各方資金進入種業,尤其鼓勵各級“種業基金”設立和壯大,再創“8號文件”后的種業熱潮

      發揮政府引導的決定性作用,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參與,采取差別化扶持政策,提升企業差異化競爭能力,逐步構建大中小、多層次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主體格局。適時組建河南種業集團公司,鼓勵支持兼并重組,打造河南種業航母,進入國家第一梯隊。

      5、 加大種業企業研發投入力度,推動“科企深度合作”。

      加強領軍人才引進與培養,支持、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尤其鼓勵企業開展生物技術育種,政府出臺“科企合作”具體政策措施,加強企業科研補貼力度,支持企業開展種質資源的搜集、保護、 創新 、利用。要加強種業各類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給予激勵政策,包括股權鼓勵、離崗創業、在崗創業、職稱評定等方面特殊政策。

      6、推動企業走出去和加強國際合作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鼓勵、支持優勢種企在種子貿易、投資合作、技術轉讓、資源整合等方面加快海外布局,拓展海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以國際化視野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做大做強,實現從封閉型發展到開放型發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附件:1、皖蘇部分種子企業簡介

      附件:2、皖蘇部分種子企業股東構成

      附件:3、河南部分種業骨干企業股東構成

 

附件1、皖蘇部分種子企業簡介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種業為核心,農業服務為延伸,探索和創新農業多元化發展”的現代高科技種業上市公司,證券簡稱:荃銀高科,證券代碼:300087。公司注冊資金4.3億元,系“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部首批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中國種業信用明星企業”,雜交水稻研發、推廣及海外業務規模均位居全國種子企業前2位。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擁有農業部雜交稻新品種創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牽頭組建的“6+1”國家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獲國家標桿聯盟認定。圖片圖片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于1984年,前身是合肥市種子公司,1997年上市(股票代碼:000713),注冊資本4.39億元。公司實行以種業和農化為主導的高科技大農業戰略,擁有完整的科研、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體系,是全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

      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皖墾種業”):最早成立于19966,是安徽省農墾集團控股,中國種子集團、安徽國元金控集團、安徽國控集團等參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冊資金15000萬元。依托省農墾集團,公司在農墾系統內擁有10個標準化種子育繁基地,總面積約20萬畝,是安徽省專業從事農作物種子生產、加工、科研、銷售及技術服務于一體的推育繁一體化種業企業。連續多年被中國種子協會認定為“中國種業AAA信用企業”、“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被安徽省有關部門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暨甲級隊”、“A級納稅單位”。

      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宿州市種子公司(天益青種業)改制的基礎上,由國家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安徽現代農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宿州市工投集團以及安徽華成種業員工共同出資設立的股份制企業,是國家級育繁推-體化種子企業。公司注冊商標“天益青”是安徽省著名商標,“華成種業”被評為安徽省農民最喜愛的十大種子品牌之一。

      公司依托六十多年的發展積累,以推廣優良品種為使命,以“農民的豐收,我們的追求”為宗旨;“堅持人才戰略引領、創樹百年長青企業”的總體思路,培養了一支以知名專家領銜、中青年學者為骨干、高學歷研發人員為主體、德才兼備的科研育種隊伍,組建了小麥、玉米、大豆、水稻四大育種團隊、建立了兩個院士工作站。公司逐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創新育種思路,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小麥育種實現了從高產穩產到超高產再到抗病、優質強筋、晚播早熟等4+1重大突破,小麥經營量位居全國第六,已成為小麥育種創新核心基地之一。近15年來公司組織、引進、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累計20多個,自育品種17個,其中國審6個。推廣的品種始終緊扣著宿州乃至黃淮地區品種的使用的需求和方向,累計推廣種植面積2億多畝,社會效益顯著。先后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0余個,其中連續四次獲得農業部豐收計劃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安徽新世紀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世紀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2002年,總部位于阜陽市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主要從事小麥新品種研發、小麥原種標準化生產及經營。同時,服務小麥生產技術培訓、商品小麥的收購倉儲和面制品的深加工。公司被認定為“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種子誠信企業”、“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企業”。五個商標被安黴省工商局認定為安徽省著名商標,營銷網絡分布于中國小麥主產區“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山西、陜西”七個省。

      十多年來,企業自主研發并通過省級審定小麥新品種3個,濟科33、徽研22和微研77。新研發的“微研56”、“徽研66”、研912”三個品種同時進入國家家不同生態區域試驗。并是全國小麥有種界創新型突破。此外、獨家買斷生產經營權小麥新品種5個,其中國審品種“煙農999”,經農業部組織五省專家實打驗收畝產818.6公斤,刷新全國小麥高產最新記錄;煙農5158”在2014年安徽省糧補中標數量為51010公斤,63個中標品種排名第一。

      安徽華皖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皖公司):成立于20046月,屬法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2017年之前是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2017 6月緣于隆平高科加盟央企中信集團后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升格為中信集團隆平高科的子公司。

      華皖種業主要經營項目為:小麥種子的培育、繁殖和推廣,小麥種子的加工及相關技術服務,小麥種子進出口業務等。是從事小麥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選育、試驗示范、良種推廣和生產經營的高科技專業、專營公司。

      華皖種業擁有固定資產逾2000萬元,其中鋼架結構庫房5200平方米,現代化加工包裝中心2000平方米,加工用房600平方米,曬場6000 平方米,現代加工包裝成套設備投入近400萬元。

      華皖小麥研究團隊整合國內小麥領軍科研人才和優質種質資源。建立隆平高科高效的小麥商業化育種體系,堅持“自主科研”+“種合作”的研發方向,以擴充布局為戰略,加強黃淮麥區合作共建生產基地建設的力度,加快黃淮麥區營銷網點與大戶合作的速度,積極探索新的生產基地建設和營銷服務模式,全力推進優質強筋麥種子產業化謀篇布局。

      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創建于1999年,現為上市企業-荃銀高科全資子公司。公司自創立以來,一直從事小麥和水稻新品種研發、良種繁育、推廣及服務工作。經過多年發展,走出了一條以“科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創相結合,育繁推服一體化”的科技型種業發展之路。公司主營水稻和小麥兩大種子業務,并將種子業務分為雜交水稻、小麥和常規粳稻三大板塊,種子年銷售量約3000萬公斤,銷售額近2億元。

      目前,公司推薦了40多個雜交水稻、常規粳稻和小麥新品種()參加了各級各類試驗,有望陸續通過審定。公司高度重視“產學研創”合作,已和安徽省農科院、安徽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安徽荃銀高科農科院等多家科研教學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全資子公司-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皖農種業的第二品牌。在水稻和小麥育種方面承擔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相關試驗任務、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和安徽省2019年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任務。

      江蘇大華種業: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隸屬于江蘇農墾,是集農作物種子研發、生產、加工、包裝、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國有大型現代種業集團,是國內生產經營量最大的種子企業,其綜合實力位居江蘇一、全國第四。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總部位于南京,下轄21家分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廣泛分布在江蘇省徐州、連云港、宿遷、鹽城、淮安、南京等市和陜西、安徽、河南、山東等省,并參股北京愛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員工600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00多人。

      多年來,大華種業圍繞“創建中國常規稻麥種子市場最具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領跑企業”的發展愿景,堅持提質增效發展主題,全面建設現代種業產業體系,致力打造種業航母“江蘇號”,取得顯著成效。公司常年生產銷售各類農作物種子超過35萬噸,營業收入保持在12億元以上,產銷量全國第一,產值全國第三。截至202012月底,公司資產總額13.5億元,凈資產11億元,年凈資產額在5000萬元以上,資產負債率18.6%

      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江蘇省種子公司為主發起人建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種子、種苗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主要經營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瓜菜等各類農作物種子及園林綠化工程業務。是全國首批、江蘇首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現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企業信用評價AAA級、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農業科技型企業、省種子企業商業化育種能力評價“AAA”級、省種子誠信企業;2005年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14420日,公司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審查,于55日成功掛牌。證券簡稱:中江種業;證券代碼:4307362015年,公司搶抓機遇,利用“新三板”的平臺優勢,成功定向增發中國林木種子公司、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現注冊資金增至17765.8萬元。圖片


      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始建于200010月,現有注冊資本一億元,是由中農發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和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及其科技人員共同組建的,集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農業高科技種子企業,主要從事農作物品種的培育和技術貿易,農作物種子的繁育及營銷,農藥、化肥、糧食銷售以及大米、面粉生產營銷,種苗研發、種植和銷售業務等。公司先后獲得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中國種子行業信用評價AAA級最高等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農村部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被評為江蘇省創新型企業,江蘇省農業科技型企業,江蘇省種業骨干企業,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工作站,揚州市企業院士工作站,揚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江蘇省農科院于2001年投資創辦。公司主營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種子的選育、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目前,公司注冊資本1.3億元,總資產2.75億元,凈資產1.76億元,2019年銷售額3.65億元,年銷售量1.59億斤,2020年銷售額3.73億元,銷售量1.62億斤。公司在國內擁有1個全資子公司,6個控股子公司和1個參股子公司,以及遍布全國的1000 多個優質下游經銷商網絡。雜交水稻遠銷東南亞地區,并在非洲示范種植,在緬甸、柬埔寨等國家設立2個合資公司。

      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我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技企業家夏中華研究員領銜創辦的集作物新品種選育、繁殖生產、銷售推廣為一體的科技型種子企業,持有“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有效區域為全國”小麥種子生產經營許可A證,2019年進入中國種業五十強(44位),并成功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稻、麥、玉米、油菜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種子營銷于一體的國有控股種子企業,成立于2001年,注冊資本10581萬元。公司擁有種子自營進出口經營權,持有農業部頒發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經營許可證。公司是“新三板”掛牌企業(股票簡稱:“紅旗種業”,股票代碼:“831232”)、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江蘇省農業科技型企業,中國種子協會信用評價“AAA”級企業。持有的“紅旗”牌商標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紅旗”牌種子暢銷全國20個省(市)的200多個縣(市、區),被老百姓譽為“放心種”。

      科研育種能力:公司始終堅持科技興企發展戰略,在東北、長江中下游、華南等地區分別建有科研育種中心。在泰州建有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在南京建有研究所。目前公司在國內建有稻麥新品種測試點80多個,玉米測試點40多個,開辟了雜交水稻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和小麥聯合體試驗。現有科研育種團隊36人,與國內多個農業科研院所建立協作關系,先后自主選育審定雜交水稻品種21個、粳稻新品種7個,小麥新品種5個,玉米品種3個,油菜品種2個,還有一大批新品系即將進入審定程序。

      近幾年來公司致力于國際市場的拓展,主要開發市場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2016年出口雜交水稻種2354噸,2017年出口雜交水稻種2500噸,2018年出口雜交水稻種2800噸,2019年出口雜交水稻種3000噸,2020年出口雜交水稻種3600噸,國際市場開拓初具規模。2020年公司銷售收入2.53億元。

附件2:皖蘇部分種子企業股東構成

附件3:河南部分種業骨干企業股東構成

———

      致謝:感謝安徽、江蘇、河南三省種子協會及參加交流的企業;感謝葉劍、徐利賓、尹利斌等提供的數據、資料和辛苦勞動。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一些觀點僅是自己的思考,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李繼軍

                                        2021510

      來源:技豐種業集團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