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菌的寄主范圍很廣,果類蔬菜(瓜類、茄果類、豆類等)和葉菜均可染病。設施番茄灰霉病主要發生在冬季和早春,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時導致幼苗腐爛、爛葉、爛果和莖部枯死等。
癥狀識別——產生霉層果實軟腐
幼苗期及成株的葉片、莖、花、果實等均可染病。
病菌一般從植株較衰弱的部位侵染,如子葉、真葉的邊緣或葉尖、敗落的花瓣和柱頭、整枝打杈留下的傷口和葉柄、綁蔓劃傷處等,然后蔓延危害或直接接觸侵染。嚴重時導致幼苗腐爛、爛葉、爛果和莖部枯死等。
果實染病,多從殘留的花瓣、柱頭侵染,后向果面、果柄擴展,致果皮呈灰白色、果實軟腐。葉片染病多從葉尖開始,初水浸狀,后呈“V”字形向內擴展,病斑淺褐色、具深淺相間輪紋,后干枯。
莖染病,初亦呈水浸狀小點,后擴展為長橢圓形或長條形灰白至淺褐色病斑,嚴重時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濕度大時,病部產生厚厚的灰色霉層,即病菌孢子,是該病的主要特點。
栽培防病——加強管理壯株防病
選擇專用品種:目前,生產上還沒有抗灰霉病番茄品種,推薦選用抗病抗逆性強的設施番茄專用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性。生產調查發現,葉色深綠、葉片厚、生長健壯、耐低溫弱光的設施番茄品種,有較好的耐病性。
土壤殺菌處理:夏秋季節利用太陽能加釀熱物進行土壤殺菌消毒。上茬作物拉秧后,清潔田園,均勻撒施草粉500千克/畝~1000千克/畝、氰氨化鈣80千克/畝~100千克/畝。翻耕20厘米~30厘米,整平,做畦,澆足水,蓋上地膜和棚膜,悶棚10天~15天。一般棚內,晴天下午2時,20厘米深處的地溫可達52℃,經2天~3天即可將土中的灰霉病菌殺死。
清除殘枝敗葉:田間無露水時,及時清理田間掉落的和植株上的病葉、病花和病果等。清理時,將病果、病葉等輕拿輕放,對有霉層的病殘體可先套在塑料袋中再輕輕撿起或摘下,防止病菌孢子擴散。清出的病組織要集中深埋或銷毀,切勿不經處理隨意亂扔,以免病菌擴散危害。
加強肥水管理:提倡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植株旺長。旺長植株細胞溶液濃度降低、細胞壁薄,抗病抗逆性下降。適量澆水,提倡滴灌澆水、午后澆井溫水或溫室內的水。避免一次性澆水過多導致低地溫影響根系吸收。澆水后適當提高棚溫。
適時進行植株整理:及時摘除植株上衰老的葉片、開敗的花瓣、病果、病葉等,加強田間通風透光,有利于提高地溫、加快水分蒸發、減少葉片結露等,預防和控制病害發生。(應芳)
癥狀識別——產生霉層果實軟腐
幼苗期及成株的葉片、莖、花、果實等均可染病。
病菌一般從植株較衰弱的部位侵染,如子葉、真葉的邊緣或葉尖、敗落的花瓣和柱頭、整枝打杈留下的傷口和葉柄、綁蔓劃傷處等,然后蔓延危害或直接接觸侵染。嚴重時導致幼苗腐爛、爛葉、爛果和莖部枯死等。
果實染病,多從殘留的花瓣、柱頭侵染,后向果面、果柄擴展,致果皮呈灰白色、果實軟腐。葉片染病多從葉尖開始,初水浸狀,后呈“V”字形向內擴展,病斑淺褐色、具深淺相間輪紋,后干枯。
莖染病,初亦呈水浸狀小點,后擴展為長橢圓形或長條形灰白至淺褐色病斑,嚴重時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濕度大時,病部產生厚厚的灰色霉層,即病菌孢子,是該病的主要特點。
栽培防病——加強管理壯株防病
選擇專用品種:目前,生產上還沒有抗灰霉病番茄品種,推薦選用抗病抗逆性強的設施番茄專用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性。生產調查發現,葉色深綠、葉片厚、生長健壯、耐低溫弱光的設施番茄品種,有較好的耐病性。
土壤殺菌處理:夏秋季節利用太陽能加釀熱物進行土壤殺菌消毒。上茬作物拉秧后,清潔田園,均勻撒施草粉500千克/畝~1000千克/畝、氰氨化鈣80千克/畝~100千克/畝。翻耕20厘米~30厘米,整平,做畦,澆足水,蓋上地膜和棚膜,悶棚10天~15天。一般棚內,晴天下午2時,20厘米深處的地溫可達52℃,經2天~3天即可將土中的灰霉病菌殺死。
清除殘枝敗葉:田間無露水時,及時清理田間掉落的和植株上的病葉、病花和病果等。清理時,將病果、病葉等輕拿輕放,對有霉層的病殘體可先套在塑料袋中再輕輕撿起或摘下,防止病菌孢子擴散。清出的病組織要集中深埋或銷毀,切勿不經處理隨意亂扔,以免病菌擴散危害。
加強肥水管理:提倡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植株旺長。旺長植株細胞溶液濃度降低、細胞壁薄,抗病抗逆性下降。適量澆水,提倡滴灌澆水、午后澆井溫水或溫室內的水。避免一次性澆水過多導致低地溫影響根系吸收。澆水后適當提高棚溫。
適時進行植株整理:及時摘除植株上衰老的葉片、開敗的花瓣、病果、病葉等,加強田間通風透光,有利于提高地溫、加快水分蒸發、減少葉片結露等,預防和控制病害發生。(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