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大商所黑龍江農產品考察西北線
西線1組 主筆:范紅軍 組員:李俊彥、婁依田、王成龍、李斐祎
日期:2019年9月23日
考察第一天,東線團隊自哈爾濱出發,途徑呼蘭區、巴彥縣,最終到達綏化市,先后調研了大豆育種企業和大商所多品種交割庫,并進行了田間抽樣調查,希望通過不同層面的調研,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當下黑龍江西部地區多方面情況。考察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研內容
1、某大豆育種企業
據該企業楊總介紹,其從事大豆品種選育30年,以美國扁莖為父本,主要利用其結莢多的優點,以當地具備其他優勢性能的品種作為母本,通過嫁接方式不斷淘汰而來。
其選育出來的品種多具備結莢多、莖干細直、大豆粒小等特征,百粒重16-17克左右,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高蛋白或高含油量的品種。據其介紹,單產多在500-700斤/畝左右,如今年培育的5055,每公頃單產能達到7000-8000斤,顯著高于當地大豆品種的300斤/畝左右。
該企業種子多以產定銷,價格每斤4-100元不等,多輻射周邊地區,目前尚未規模化發展,部分選育品種甚至賣給種子公司進行擴種銷售。
2、大商所某多品種交割庫
該公司目前集中三大板塊,其一是豆漿粉加工,日加工大豆能力40噸;其二是作為公司的大豆收購基地,另一個在密山市;其三是糧食貿易業務,目前形成倉儲能力25萬噸左右,其中自有倉儲庫容15萬噸,與中儲糧合作庫容10萬噸。還利用公司倉儲能力為中儲糧代收代儲,截至目前玉米(1826, -7.00, -0.38%)和大豆臨儲庫存已經拍賣出庫完畢,剩余水稻3萬噸,多為2015和2016年收購入庫。
該公司為大商所大豆、玉米和粳米三大品種的交割庫,其中粳米交割庫在東部地區,大豆與玉米位于綏化,大豆目前無倉單,玉米去年累積交割2萬噸,包括代其他企業交割的部分。
該公司目前運作模式相對清晰,大豆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為集團和當地工廠收購原料,二是擇機收購原料利用交割庫優勢進行期現套利,三是替其他企業代收代儲或提供交割服務。玉米則主要集中后兩者。
關于新作大豆和玉米的情況,其反映周邊大豆單產有所下降,但種植面積增加,總產量較去年變動不大,對于新作大豆售價謹慎悲觀,預計新作下來之后會有小幅回落,但不會低于農戶種植成本1.8元/斤,其會在1.83元/斤時入市收購,但如果價格高于1.85元/斤,其收購會趨于謹慎。玉米單產目前尚無法確定,但最近一周氣溫回升,或有利于玉米灌漿成熟。其同時反映今年玉米品質較差,往年周邊地區玉米容重在680以上,今年由于前期雨水較多,周邊玉米只能達到三等糧水平。對于后期玉米貿易,該企業會選擇先看質量,然后看盤面能否給出交割利潤,或是否有企業需要他們代收,企業不會單純做庫存賭價格。
其他方面,其反映該企業臨儲代儲玉米多被周邊深加工企業拍賣成交,目前周邊的幾家深加工企業庫存均不低,多在2個月左右,個別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甚至能達到4個月。
二、調研圖片與采樣數據
1、調研圖片

2、采樣數據

三、當日小結
經過一天的走訪,以下兩點感觀較為深刻,其一是走訪路線總體反映單產有小幅下降,體現為玉米穗棒禿尖現象較為常見,個別穗棒甚至出現霉變現象;其二是大豆育種的努力和嘗試,眾所周知,與國產玉米單產總體趨于上升不同,國產大豆單產多年來一直未有顯著提升,這主要源于大豆種子方面的投入不足,今天走訪的大豆育種企業雖然存在一定疑問,如育種方法的科學性,種子性能的穩定性,但其在大豆品種選育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嘗試無疑是值得鼓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