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農業部2009年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18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624
 

2009年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家組

  為加強春季科學施肥指導,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家組根據各地取土化驗和田間試驗數據,結合全國主要作物需肥規律和今年春季農時特點,研究制定了2009年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分析了不同區域、不同作物施肥存在問題,提出了施肥原則和建議。同時,針對北方冬小麥區前期受旱嚴重的實際,提出了依水調肥、分類指導及因地、因苗、因時施肥的建議。各地參照本指導意見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科學施肥技術方案(意見)。

  一、冬小麥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華北平原冬小麥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華北地區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產效率下降,有機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鋅和硼缺乏時有發生等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秸稈還田,有機無機配合;

  (2)依據土壤肥力條件,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高效施用鉀肥,注意鋅和硼配合施用;

  (3)因地因苗施肥,氮肥分期施用,根據苗情和旱情調整追肥數量和時期;

  (4)肥料施用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施肥量:j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氮肥(N)14~16公斤N/畝,磷肥(P2O5)8~10公斤/畝,鉀肥(K2O)5~6 公斤/畝;k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氮肥(N)12~14公斤/畝,磷肥(P2O5)6~8公斤/畝,鉀肥(K2O)4~5 公斤/畝;l產量水平300~500公斤/畝:氮肥(N)10~12公斤/畝,磷肥(P2O5)4~6 公斤/畝,鉀肥(K2O)0~3公斤/畝;m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氮肥(N)8~10公斤/畝,磷肥(P2O5)3~4 公斤/畝,鉀肥(K2O)0~3 公斤/畝;若基肥施用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

  2)施肥技術與方法:高產田氮肥總量的1/3作基肥施用,2/3作追肥施用;中肥力麥田基追數量各占總氮量的一半。針對今春旱情和苗情,具體的追肥指導意見如下:

  j受旱嚴重麥田:對于受旱嚴重、出現點片黃苗、死苗的麥田,于早春土壤解凍后立即澆水保苗,同時適量施用尿素5-7公斤,促苗返青早發,待返青生長后視苗情酌施起身、拔節肥;

  k水澆地:三類苗: 返青前畝總莖數小于45萬。春季追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隨澆水畝追施5-8公斤尿素;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追施10-15公斤尿素。二類苗:返青前畝總莖數45~60萬。結合起身期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一類苗:返青前畝總莖數60~80萬。應實施氮肥后移,在拔節期追肥澆水,畝追施尿素12~15公斤。旺長苗:返青前畝總莖數大于80萬。應減施氮肥控制群體,在拔節期追肥澆水,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l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要鎮壓與劃鋤結合,提墑保墑,提高小麥本身的抗旱能力。趁早春土壤返漿或降雨,用化肥耬或開溝施入尿素5-7公斤,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再追施尿素5公斤。

  (二)西北旱作冬小麥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西北旱地雨養區冬小麥養分投入少,有機肥施用不足等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堅持“適氮、穩磷、補微”的施肥方針;

  (2)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

  (3)氮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注意錳和鋅等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4)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350~450公斤/畝:氮肥(N)8~12 公斤/畝,磷肥(P2O5)5~8 公斤/畝;

  (2)產量水平250~350公斤/畝:氮肥(N)8~10公斤/畝,磷肥(P2O5)4~6 公斤/畝;

  (3)產量水平150~250公斤/畝:氮肥(N)6~8公斤/畝,磷肥((P2O5)4~6 公斤/畝。

  有機肥和磷肥作底肥一次施入,氮肥70-80%作基肥,20-30%作追施。水澆地冬小麥科學施肥指導方案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發布。

  (三)長江中下游冬小麥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長江中下游冬小麥有機肥施用不足,氮肥前期用量偏大等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

  (2)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產量水平,確定氮肥用量,氮肥分期施用;

  (3)依據土壤磷素和鉀素狀況,高效施用磷肥和鉀肥;

  (4)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弱筋小麥:j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上:氮肥(N)12~15 公斤/畝,磷肥(P2O5)6~8 公斤/畝,鉀肥(K2O)5~8 公斤/畝;k產量水平300~500公斤/畝:氮肥(N)10~12公斤/畝,磷肥(P2O5)5~6 公斤/畝,鉀肥(K2O)4~6 公斤/畝;l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氮肥(N)8~10公斤/畝,磷肥(P2O5)3~5 公斤/畝,鉀肥(K2O)3~4 公斤/畝。

  若基肥施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氮肥總量的70%作基肥,10%作平衡肥,20%作拔節肥。

  2)中筋小麥:j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上:氮肥(N)14~16 公斤/畝,磷肥(P2O5)6~8 公斤/畝,鉀肥(K2O)5~8 公斤/畝;k產量水平300~500公斤/畝:氮肥(N)12~14公斤/畝,磷肥(P2O5)5~6 公斤/畝,鉀肥(K2O)4~6 公斤/畝;l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氮肥(N)10~12公斤/畝,磷肥(P2O5)3~5 公斤/畝,鉀肥(K2O)3~4 公斤/畝;

  若基肥施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氮肥總量的40%作基肥,10%作平衡肥,50%作拔節肥。

  二、長江流域油菜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長江流域油菜種植中氮磷鉀肥用量普遍較低,養分比例不協調,有機肥施用不足,秸稈還田率低,硼等微量元素缺乏時有發生等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目標產量,平衡施用氮、磷、鉀肥,主要是調整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

  (2)依據土壤有效硼狀況,補充硼肥;

  (3)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和秸稈還田;

  (4)氮、鉀肥分期施用,適當增加生育中期的氮、鉀肥施用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

  (5)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特別是與抗旱等管理措施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肥料推薦量:j產量水平200公斤/畝以上:氮肥(N)11~13 公斤/畝,磷肥(P2O5)4~6 公斤/畝,鉀肥(K2O)7~9 公斤/畝,硼砂1.0 公斤/畝;k產量水平100~200公斤/畝:氮肥(N)8~10 公斤/畝,磷肥(P2O5)3~5 公斤/畝,鉀肥(K2O)5~7 公斤/畝,硼砂0.75 公斤/畝;l產量水平100公斤/畝以下:氮肥(N)4~7 公斤 N/畝,磷肥(P2O5)2~3 公斤/畝,鉀肥(K2O)2~4 公斤/畝,硼砂0.5 公斤/畝。若基肥施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

  (2)氮、鉀肥總量的60%作基肥施用、20%作苗肥(移栽后50天)、20%作薹肥(移栽后80天),其余肥料作基肥施用。

  (3)對不同苗情油菜和不同干旱程度主產區油菜因地制宜地進行科學施肥。對于長勢正常油菜及時追施薹肥,在抽薹初期每畝撒施尿素2~3公斤、氯化鉀1~2公斤,如果基肥未施硼肥或施用量不足,分兩次噴施濃度為0.2%優質硼肥。對于由于干旱造成長勢差的油菜,結合抗旱畝施尿素3-4公斤,磷銨2公斤左右,氯化鉀2公斤左右,同時采用葉面噴施硼等微量養分。

  三、東北春玉米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東北春玉米生產存在的主要施肥問題有:

  (1)氮肥一次性施肥面積較大,在一些地區易造成前期燒種燒苗和后期脫肥;

  (2)磷鉀肥施用時期和方式不合理,沒有充分發揮磷鉀肥肥效;

  (3)有機肥施用量較少,秸稈還田比例較低;

  (4)種植密度較低,保苗株數不夠,影響肥料應用效果;(5)土壤耕層過淺,影響根系發育,易旱易倒伏。

  根據上述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氮肥分次施用,磷酸二銨作種(口)肥,適當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鉀肥后效;

  (2)有效鉀含量高、產量水平低的地塊在施用有機肥的情況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鉀肥;

  (3)土壤pH高、高產地塊和缺鋅的土壤注意施用鋅肥;

  (4)增加有機肥用量,加大秸稈還田力度;

  (5)推廣應用高產耐密品種,適當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提高玉米產量,充分發揮肥料效果;

  (6)深松打破犁底層,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議

  根據測土配方施肥成果,對不同產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類指導建議:

  (1)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下: 氮肥(N)10~12公斤/畝,磷肥(P2O5)4~5公斤/畝,鉀肥(K2O)0~3公斤/畝;

  (2)產量水平500~650公斤/畝: 氮肥(N)12~14公斤/畝,磷肥(P2O5)4~6公斤/畝,鉀肥(K2O)3~5公斤/畝;

  (3)產量水平650公斤/畝以上: 氮肥(N)14~16公斤/畝,磷肥(P2O5)4~6公斤/畝,鉀肥(K2O)4~5公斤/畝。

  若基肥施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

  四、水稻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東北(黑龍江)寒地水稻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東北寒地水稻部分地區氮肥施用量過高,施用時期不合理,蘗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導致無效分蘗過多,后期早衰、倒伏嚴重,產量及品質降低、氮肥利用率不高。針對上述問題,為保證產量、降低成本,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提倡秸稈還田,重視稻田土壤培肥;

  (2)增加基施氮肥的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總施氮量的45%左右,減少分蘗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3)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議磷肥選擇堿性的鈣鎂磷肥;

  (4)鉀肥可優先選擇氯化鉀,在秸稈還田的地塊可適當減少鉀肥用量;

  (5)根據測土結果,注意補施中微量元素;

  (6)采用節水灌溉,追肥“以水帶氮”,充分發揮水肥耦合效應,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議

  (1)在水稻產量500~600公斤/畝的條件下,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畝,磷肥(P2O5)3~4公斤/畝,鉀肥(K2O)3~5公斤/畝,在缺鋅或缺硼的地區,每畝基施硫酸鋅1~2公斤或硼砂0.5~0.75公斤;

  (2)氮肥的40%~45%作為基肥,20%~25%作為蘗肥,30%~35%作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的50%作為基肥,50%作為穗肥。

  (二)長江中下游地區雙季早稻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長江中下游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氮肥用量偏高,前期氮肥用量過大,有機肥施用少。基于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適當降低氮肥總用量,增加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3)磷肥優先選擇普鈣或鈣鎂磷肥;

  (4)增施有機肥料,提倡秸稈還田。

  2.施肥建議

  (1)在畝產400~450公斤條件下,氮肥總量(N)8~11公斤/畝,磷肥(P2O5)4~5公斤/畝,鉀肥(K2O)4~5公斤/畝,在缺鋅或缺硼的地區,適量施用鋅肥或硼肥;

  (2)氮肥的40%~50%作為基肥,25%~30%作為蘗肥,20%~25%作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的50%~60%作為基肥,40%~50%作為穗肥;

  (3)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在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鉀肥用量可適當減少。

  (三)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季中稻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長江中下游一季地區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機肥用量少;氮肥普遍過量,前期施用過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基于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有機無機相結合;

  (2)控制氮肥總量,調整基肥及追肥比例,減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4)在油稻輪作田,適當減少水稻磷肥用量。

  2.施肥建議

  (1)在畝產550~600公斤的情況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畝,秈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畝;磷肥(P2O5)3.5~5公斤/畝;鉀肥(K2O)4.5~6公斤/畝。缺鋅土壤每畝施用硫酸鋅1公斤;

  (2)氮肥基肥占40%~50%,蘗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兩次施用;

  (3)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

  (四)西南地區一季中稻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西南地區一季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機肥用量少;氮肥分配時期不合理,前期施用過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表施。基于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有機無機相結合;

  (2)調整基肥與追肥比例,減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4)在油稻輪作田,適當減少水稻磷肥用量;

  (5)選擇中低濃度磷肥,如鈣鎂磷肥和普鈣等;鉀肥選擇氯化鉀。

  2.施肥建議

  (1)在畝產550~600公斤的情況下,粳稻氮肥(N)用量9~12公斤/畝,秈稻氮肥(N)用量8~11公斤/畝;磷肥(P2O5)3.5~5公斤/畝;鉀肥(K2O)3.5~5公斤/畝;

  (2)氮肥基肥占35%~55%,蘗肥占20%~30%,穗肥占25%~35%;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兩次施用;

  (3)在缺鋅和缺硼地區,適量施用鋅肥和硼肥。

  (五)華南雙季早稻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華南雙季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氮肥普遍施用過量,前期施用過多。基于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控制氮肥總量,調整基、追比例,減少前期氮肥用量,實行氮肥后移;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2.施肥建議

  (1)在畝產400~450公斤的情況下,氮肥(N)推薦為9~10公斤/畝,磷肥(P2O5)2~3公斤/畝;鉀肥(K2O)5~7 公斤/畝;缺鋅土壤要適當施用硫酸鋅;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0%~35%,分蘗肥占30%~35%,穗肥占30%~40%,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鉀肥作基肥和蘗肥(各占50%)兩次施用;

  (3)施用有機肥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在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鉀肥用量可適當減少30%。

  五、東北大豆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當前東北春大豆產量低,肥效不高的現狀,建議該區域:

  (1)根據測土結果,適當減少磷肥施用比例,對于高產大豆,可適當增加施肥量,并提倡氮肥后移;

  (2)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議磷肥選擇鈣鎂磷肥;

  (3)提倡分層施肥,施肥深度在種子下面3~4cm占1/3, 6~8cm占2/3;難以做到分層施肥時,在北部高寒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采取淺施肥,其它地區采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種下10cm;

  (4)補施硼肥和鉬肥,在缺乏癥狀較輕地區,可采取微肥拌種的方式,最好和根瘤菌劑混合拌種,提高結瘤效率;

  (5)加強施肥與栽培技術的配套。

  2.東北大豆科學施肥建議

  依據大豆養分需求,氮磷鉀(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適當增加氮鉀用量,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1:0.3-0.5。大豆目標產量130-150公斤/畝,高、低肥力田塊氮磷鉀純養分總用量分別為4-6公斤/畝和6-8公斤/畝;目標產量150-175公斤/畝,高、低肥力田塊純養分總用量分別為7-9公斤/畝和8-10公斤/畝;目標產量175-200公斤/畝,氮磷鉀(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為1:1.2:0.4-0.6;在低肥力土壤可適當增加氮鉀用量,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1:0.4-0.6。高、低肥力田塊純養分總用量為9-12公斤/畝和11-14公斤/畝。

  六、棉花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黃淮海地區棉花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黃淮海棉區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產效應下降,而有機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硼和鋅缺乏時有發生等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

  (2)依據土壤肥力條件,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高效施用鉀肥,注意硼和鋅的配合施用;

  (3)氮肥分期施用,適當增加生育中期的氮肥施用比例;

  (4)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在畝產皮棉70~90公斤的條件下,施肥總量為: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氮肥(N)11~13公斤,磷肥(P2O5)5~7公斤,鉀肥(K2O)5~7公斤。對于硼、鋅缺乏的棉田,注意補施硼、鋅肥。

  氮肥的35%~40%用做基肥,35%~40%用在初花期,15%~20%用在盛花期;磷肥全部用做基肥;鉀肥全部用做基肥或基追(初花期)各半。從盛花期開始,對長勢較弱的棉田,結合施藥混噴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50~75公斤/次,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施2~3次。

  (二)長江中下游地區棉花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長江中下游棉區氮磷化肥用量偏高,有機肥施用不足,部分棉田土壤鉀、硼、鋅等元素缺乏的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相結合;

  (2)依據土壤肥力狀況和肥效反應,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穩定鉀肥用量;

  (3)土壤硼、鋅明顯缺乏的棉田應基施硼肥和鋅肥;潛在缺乏的應注重根外追施硼、鋅肥;

  (4)對于育苗移栽棉田,磷鉀肥采用穴施或條施等集中施用;

  (5)施肥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在畝產皮棉90~110公斤的條件下,施肥總量為:畝施用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氮肥(N)16~18公斤,磷肥(P2O5)4~6公斤,鉀肥(K2O)8~10公斤。對于硼、鋅缺乏的棉田,注意補施硼砂1.0 公斤/畝和硫酸鋅1.5 公斤/畝。

  (2)氮肥的25%-30%用作基施,25%-30%用作初花期追肥,25%-30%用作盛花期追肥,15%-20%用作鈴期追肥;磷肥全部作為基施;鉀肥的60%用作基施,40%用作初花期追肥。從盛花期開始對長勢較弱的棉田,噴施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50-75公斤/次,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施2-3次。

  (三)新疆棉花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田氮磷化肥用量偏高、而地方棉田氮磷施用不協調,有機肥普遍施用不足等問題,提出以下原則:

  (1)依據土壤肥力狀況和肥效反應,適當調整氮肥用量、增加生育中期施用比例,合理施用磷、鉀肥;

  (2)充分利用當地有機肥資源,增施有機肥,重視棉稈還田;

  (3)土壤硼、鋅明顯缺乏的棉田應基施硼肥和鋅肥;潛在缺乏的應注重根外追施硼、鋅肥;

  (4)施肥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尤其要重視水肥一體化調控。

  2.施肥建議

  (1)在畝產皮棉120~150公斤的條件下,施肥總量為:畝施用棉籽餅50~75公斤,氮肥(N)14~18公斤,磷肥(P2O5)7~8公斤左右,鉀肥(K2O)0~3公斤。畝產皮棉150~180公斤的條件下,施肥總量為:畝施用棉籽餅75~100公斤,氮肥(N)18~22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左右,鉀肥(K2O)0~5公斤,膜下滴灌棉田適當減少施肥量。對于硼、鋅缺乏的棉田,注意補施硼、鋅肥。

  (2)地面灌棉田45%~50%的氮肥用作基施,50%~55%做追肥施用。30%的氮肥用在初花期,20%~25%的氮肥用在盛花期。所有磷鉀肥均用作基施。膜下灌棉田25%~30%的氮肥用作基施,70%~75%的氮肥用作追肥,70%~80%的磷鉀肥用作基施,剩余用作追肥,依據棉花長勢隨水滴施,隨水施肥次數一般為9~10次,每次肥料用量不超過2公斤/畝(純養分量)。使用滴灌專用肥要注意養分配比,避免施用磷鉀含量很高的肥料品種。

  七、果樹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蘋果園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蘋果主產區的主要施肥問題包括:

  (1)集約化果園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春夏季果實膨大期施用氮肥數量和比例過大,肥料增產效率下降;

  (2)非集約化果園、山地果園或經濟不發達地區果園有機肥料投入數量不足,果園土壤貧瘠,保水保肥能力差;

  (3)非石灰性土壤老果園的土壤酸化現象普遍,中微量元素鈣、鎂、鋅和硼缺乏時有發生

  為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施用;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產量水平,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注意鈣、鎂、硼和鋅的配合施用;

  (2)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根據樹勢和樹齡分期施用氮磷鉀肥料;

  (3)出現土壤酸化的果園可通過施用硅肥和熟石灰改良土壤。

  2.施肥建議

  (1)畝產4500公斤以上果園:氮肥(N)25~40公斤/畝,磷肥(P2O5)10~15公斤/畝,鉀肥(K2O)20~30公斤/畝;畝產3500~4500公斤果園:氮肥(N)20~30公斤/畝,磷肥(P2O5)8~12公斤/畝,鉀肥(K2O)15~25公斤/畝;畝產3500公斤以下果園:氮肥(N)15~25公斤/畝,磷肥(P2O5)6~10公斤/畝,鉀肥(K2O)15~20公斤/畝。

  (2)早熟品種、或土壤肥沃、或樹齡小、或樹勢強的果園施有機肥2~3方/畝;晚熟品種、土壤瘠薄、樹齡大、樹勢弱的果園施有機肥3~4方/畝,化肥分2~3次施用(晚熟品種3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氮磷鉀配合施用;第二次在6月中旬,氮磷鉀配合施用,增加鉀肥用量;第三次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以鉀肥為主,配合少量氮肥。

  (3)土壤缺鋅、硼和鈣而未秋季施肥的果園,每畝施用硫酸鋅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鈣30~50公斤,與有機肥混勻后早春施用。

  (二)桃園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針對桃園用肥量差異較大,肥料用量、氮磷鉀配比、施肥時期和方法不合理,忽視施肥和灌溉協調等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加強有機肥施用比例,依據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種及產量水平,合理調控氮磷鉀肥施用水平,注意鈣、鎂、硼和鋅的配合施用;

  (2)不同品種的春季追肥時期要有差別,早熟品種較晚熟品種追肥時期早,追肥次數少;

  (3)與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夏季宜出現澇害的平原地區需注意結合起壟、覆膜或果園生草技術;干旱地區提倡采用地表覆蓋和穴貯肥水技術。

  2.施肥建議

  (1)有機肥施用量:早熟品種、或土壤肥沃、或樹齡小、或樹勢強的果園施有機肥1~2方/畝;晚熟品種、土壤瘠薄、樹齡大、樹勢弱的果園施有機肥2~3方/畝;

  (2)化肥施肥量: j產量水平3000公斤/畝的桃園:氮肥(N)18~20 公斤 N/畝,磷肥(P2O5)10~12公斤/畝,鉀肥(K2O)20~23公斤/畝; k產量水平2000公斤/畝的桃園:氮肥(N)15~18 公斤/畝,磷肥(P2O5)7~10 公斤/畝,鉀肥(K2O)17~20 公斤/畝;l產量水平1500公斤/畝的桃園:氮肥(N)10~12 公斤/畝,磷肥(P2O5)5~8 公斤/畝,鉀肥(K2O)12~15 公斤/畝;

  (3)施肥方法:全部有機肥作基肥于秋季或春季土壤解凍后施用,采用開溝土施方法施用。50%的磷肥和鉀肥及40%的氮肥一同與有機肥基施,其余氮磷鉀肥按生育期養分需求分次追施;化肥施用一般在桃樹萌芽期(3月初),硬核期(5月中旬)和果實膨大期追肥2-3次(早熟品種2次、晚熟品種3次);

  (4)對去年早期落葉或負載量過高的果園,應加強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噴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次,按2次尿素與1次磷酸二氫鉀的比例噴施,濃度為0.3~0.5%;

  (5)如施用有機肥數量較多,則秋季基施的氮、鉀肥可酌情減少 1-2公斤/畝。

  (三)柑橘園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

  目前柑橘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忽視有機肥的施用和土壤改良培肥,土壤酸化嚴重,瘠薄果園面積大;

  (2)農戶用肥量差異較大,肥料用量、氮磷鉀配比、施肥時期和方法不合理;

  (3)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問題普遍;

  (4)水土流失嚴重,肥料利用率低。

  因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重視有機肥料的施用,大力發展果園綠肥,實施果園覆蓋;

  (2)酸化嚴重的果園,適量施用石灰;

  (3)根據柑橘品種、果園土壤肥力狀況,優化氮磷鉀肥用量、施肥時期和分配比例,適量補充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

  (4)施肥方式改全園撒施為集中穴施或溝施;

  (5)施肥與水分管理和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結合,干旱季節尤其是春旱期間應遇雨或結合灌溉施肥。

  2.施肥建議

  (1)施肥量:j畝產3000公斤以上果園,有機肥2-4方/畝;氮肥(N)25-35公斤/畝;磷肥(P2O5)8-12公斤/畝;鉀肥(K2O)20-30 公斤/畝;k畝產1500-3000公斤果園,有機肥2-4方/畝;氮肥(N)20-30公斤/畝;磷肥(P2O5)8-10公斤/畝;鉀肥(K2O)15-25公斤/畝;l畝產1500公斤以下果園,有機肥2-3方/畝;氮肥(N)15-25公斤/畝;磷肥(P2O5)6-8公斤/畝;鉀肥(K2O)10-20 公斤/畝;

  (2)缺硼、鋅的果園,每畝施用硼砂0.5-0.75 kg、硫酸鋅1-1.5 kg,與有機肥混勻后于秋季使用;pH<5.5的果園,每畝施用石灰或白云石粉60~80kg,50%秋季施用,50%夏季施用;

  (3)施肥方法:春季施肥(萌芽肥或花前肥):30%~40%的氮肥、30%~40%的磷肥、20%~30%鉀肥在2~3月萌芽前開溝土壤施用。對于樹勢較弱的果樹,在花蕾期和幼果期,用0.3%的尿素加上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施肥;缺硼果園在幼果期用 0.1%~0.2%的硼砂溶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噴施2-3次;缺鋅的果園用0.1%~0.2%硫酸鋅溶液,在幼果期噴施。夏季施肥(壯果肥):30-40%的氮肥、20%~30%的磷肥、40%~50%鉀肥在6-7月施用。秋冬季施肥(采果肥):20%~30%的氮肥、40~50%的磷肥、20%~30%鉀肥、全部有機肥和硼、鋅在11~12月采果前后施用。

  八、蔬菜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露地甘藍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當前露地甘藍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不同田塊有機肥施用量差異較大,盲目偏施氮肥現象嚴重,鉀肥施用量不足,施用時期和方式不合理;

  (2)施肥存在“重大量元素,輕中量元素”現象,影響產品品質;

  (3)過量灌溉造成水肥浪費的問題普遍,氮肥利用率較低。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合理施用有機肥,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肥的施用應遵循控氮、穩磷、增鉀的原則;

  (2)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結合為主;追肥以氮肥為主,氮磷鉀合理配合;注意在蓮座期至結球后期適當地補充鈣、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干燒心”等病害的發生。

  (3)與高產栽培技術,特別是節水灌溉技術結合,以充分發揮水肥耦合效應,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議

  (1)基肥一次施用優質農家肥2方/畝。

  (2)產量水平大于6500 公斤/畝,氮肥(N)18~20 公斤/畝,磷肥(P2O5)10~12 公斤/畝,鉀肥(K2O)14~16 公斤/畝。產量水平5500~6500 公斤/畝,氮肥(N)15~18 公斤/畝,磷肥(P2O5)6~10 公斤/畝,鉀肥(K2O)12~14 公斤/畝。產量水平4500~5500 公斤/畝,氮肥(N)13~15公斤/畝,磷肥(P2O5)4~6 公斤/畝,鉀肥(K2O)8~10 公斤/畝。氮鉀肥30%~40%基施,60%~70%在蓮座期和結球初期分兩次追施,磷肥全部作基肥條施或穴施;

  (3)對往年“干燒心”發生較嚴重的地塊,注意控氮補鈣,可于蓮座期至結球后期葉面噴施0.3%~0.5%的CaCl2溶液2~3次;對于缺硼的地塊,可基施硼砂0.5~1公斤/畝,或葉面噴施0.2%~0.3%的硼砂溶液2~3次。同時可結合噴藥噴施2~3次0.5%的磷酸二氫鉀,以提高甘藍的凈菜率和商品率。

  (二)設施番茄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華中/西南地區多為中小拱棚,華北等北方地區多為日光溫室,存在的主要施肥問題如下:

  (1)過量施肥現象普遍,氮磷化肥用量偏高,土壤氮磷養分積累明顯;

  (2)養分投入比例不合理,非石灰性土壤鈣、鎂、硼等元素供應存在障礙;

  (3)過量灌溉導致養分損失嚴重;

  (4)連作障礙等導致土壤質量退化嚴重,養分吸收效率下降,蔬菜品質下降。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施肥原則:

  (1)合理施用有機肥,調減氮磷化肥數量,增施鉀肥,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需補充鈣鎂硼等中微量元素;

  (2)根據作物產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條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鉀肥追施;早春生長前期不宜頻繁追肥,重視花后和中后期追肥;

  (3)與高產栽培技術結合,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則,合理灌溉施肥;

  (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進行秸稈還田或施用高C/N比的有機肥,少施禽糞肥,增加輪作次數,達到除鹽和減輕連作障礙目的。

  2.施肥建議

  (1)苗肥增施腐熟有機肥,補施磷肥,每 10 m2苗床施經過腐熟的禽糞60~100 公斤,鈣鎂磷肥0.5~1 公斤,硫酸鉀0.5 公斤,根據苗情噴施0.5%~0.1%尿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優質有機肥2~3方/畝。

  (3)產量水平4000~6000公斤/畝:氮肥(N)15~20公斤/畝,磷肥(P2O5)8~10公斤/畝,鉀肥(K2O)20~25 公斤/畝;產量水平6000~8000公斤/畝:氮肥(N)20~30 公斤/畝,磷肥(P2O5)10~15 公斤/畝,鉀肥(K2O)30~35 公斤/畝;產量水平8000~10000公斤/畝:氮肥(N)30~38公斤/畝,磷肥(P2O5)15~20 公斤/畝,鉀肥(K2O)35~40公斤/畝。70%以上的磷肥作基肥條(穴)施,其余隨復合肥追施, 20%~30%氮鉀肥基施,70%~80%在花后至果穗膨大期間分3-10次隨水追施,每次追施氮肥不超過5-7 公斤N/畝;

  (4)菜田土壤pH<6時易出現鈣、鎂、硼缺乏,可基施鈣肥(Ca)50~75公斤/畝、鎂肥(Mg)4~6公斤/畝,根外補施2-3次0.1%濃度的硼肥。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