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2017年1號令《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于2017年3月30日發布,5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辦法要求,在農業部種子局、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登記處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河南省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多措并舉,登記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截至2018年2月26日,我省已有194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頒證。
高度重視,建立組織
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出臺之后,河南省農業廳隨即起草簽發了《河南省農業廳關于開展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工作的通知》(豫農種植〔2017〕33號),動員全省相關部門開始行動,保質保量推進全省品種登記工作。同時,經農業廳人事處批準,種子站成立專門的品種登記科室,配備精干人員具體負責,推進登記工作進行政服務大廳,實現有制度、有計劃、有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工作局面。
“《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頒布實施及第一批29種登記目錄公布,是我國農作物品種管理向市場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省種子管理站站長馬運糧在登記辦法培訓班上說,在此之前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管理一直處于真空地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不審定、不登記,品種管理與推廣沒有抓手,品種多亂雜問題突出。通過品種登記可有效杜絕“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的亂象,同時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政策支撐和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下,河南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工作成績斐然。從第一批受理23件,審查通過3個品種;到第四批受理75件,通過66個品種;逐漸實現了申請量和通過率同步增加的良好態勢。上報周期也從三個月、一個月縮短到現在的20天,登記工作運轉已逐步轉入正常。
截至目前,河南省受理申請登記的有754個品種,前8批共上報農業部548個品種,第9批96個品種初審完畢,即將上報農業部。上報的品種中194個品種獲農業部登記頒證,89個品種正在公示中。
抓點帶面積極推動
“我們要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通過以點促面的方式開展第一步的工作。”馬運糧說,想干好工作首先自己得把工作弄明白。
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在多次研討和培訓后,深入省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涉農高校以及河南豫藝種業、鼎優農業等多家種子企業進行實地調研,聽取了各個單位的意見及要求,逐步完善對接登記流程。
萬事開頭難,找到突破點是關鍵。作為全國知名的科研單位,品種眾多,更有強大的技術和人才支撐,選擇河南省農科院作為登記工作開展的突破口,能夠起到積極的宣傳和帶動作用。
2017年9月3日,河南省農科院的“遠雜14號”花生品種通過國家登記公告,這也是全國第一個以新培育品種方式登記成功的品種,這讓省內各申請單位看到了希望。該單位負責品種登記的張忠信說,那一段時間,他的電話每天響個不停,都在咨詢品種登記的事。目前,該單位品種申請已接近尾聲,三分之二品種已經通過初審,將上報農業部。
與此同時,河南省提交申請的單位達40多家,成功登記的有10多家,進入申報高峰。
“用通俗的話來說,品種登記就是給這些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發了‘身份證’。”馬運糧說,品種登記工作不僅要抓重點,每個企業申報的每個品種都要做到面面俱到,材料齊全且具備科學性與準確性才能給發“身份證”,河南省級要在初審中協助申請者把好專業技術關。
根據《登記辦法》申請時間優先原則,河南省農業廳在登記流程中明確提示,應首選網上登記。充分利用網上平臺、微信和電話溝通,讓申請者盡量減少出門次數,實現網上便民辦事。對不合格的申請材料,逐個電話通知,詳細講解,督促修改和完善,并最終達到登記要求。目前河南省提交農業部審批的登記材料沒有一份因為質量問題被退回。
以展促管一舉多效
登記工作是第一步,做好下一步的監管同樣重要。馬運糧說,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大品種登記“事中事后”監管力度是種子管理部門的新任務。
2018年,河南省將通過開展農作物新品種示范展示項目實現以展促管,達到一舉多效的目的,計劃從近兩年登記的農作物新品種中征集1000份以上,涉及花生、雜糧、西甜瓜、茄果類、十字花科、葫蘆科等多個作物進行示范展示。
通過示范展示可以達到多個效果,在觀摩時間面向全國育種單位、企業及種植大戶、合作社、農場開放,進行品種比較,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選擇新品種,滿足生產需求;同時在觀摩期間,組織管理部門和專家,對示范展示品種進行跟蹤鑒定評價,為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執法提供技術支撐;通過田間示范展示及選擇,促成優質品種權轉讓,實現科技創新產業化,促進科技成果創新積極性。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花生、瓜菜、果樹等非主要農作物種植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拉長產業鏈,促進農業提質、農民增效及鄉村振興。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加大相關作物品種管理,促進產業發展,實現種業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中的先導作用,將逐步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非主要農作物產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據了解,河南省級財政部門已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其中省種子管理站花生、果菜等示范展示項目的專項經費達640多萬元。下一步還將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登記品種管理工作,解決人手及經費等問題。目前河南省種子站已和我省多家高校科研單位及種子企業達成意向,今年跟蹤監測工作有望全面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