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癥狀 番茄臍腐病又叫蒂腐病,是生理性病害。初期在幼果臍部出現水浸狀斑點,后病斑逐漸擴大,通常直徑達1—2cm,嚴重時擴展到小半個果實。后期遇潮濕環境,病斑受腐生霉菌的寄生而出現黑色或紅色霉狀物。
⒉病因 水分供應失常及缺鈣是誘發此病的主要原因。當土壤中長期水分充足,而在植株生長旺盛時水分驟然缺乏即發病,或是植株不能從土壤中吸取足夠的鈣素,致使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發病。
⒊防治方法
①用地膜覆蓋,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定,減少土壤中鈣質等養分的流失,是預防臍腐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②適時澆水,尤其是結果期更需注意水分的均衡供應,澆水應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③選用抗病品種。凡是皮較光滑、果實較尖的品種都較抗病。
④根外追肥。番茄坐果后一個月內是吸收鈣的關鍵期,可噴灑1%過磷酸鈣或0.1%氯化鈣、或0.1%硝酸鈣等,從初花期開始,每隔15天一次,連續噴灑2次。
⑤增施有機肥和腐殖酸肥料,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