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鎮賚縣水稻辦通過多點試驗、示范,采用“水稻育苗基質”育苗,從中篩選出適宜鹽堿地區優質的“育苗基質”,以解決農戶育苗取土難及苗床病害頻發等諸多問題,達到培育壯苗、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為解決我縣稻農水稻育苗取土難問題, 2007年我們開始進行了水稻基質育秧的試驗示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試驗示范情況總結如下。
一、水稻“缽盤一體化育苗基質”育苗
用水稻、玉米秸稈碳化后,再酸化處理,并摻入一定量水稻秧苗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而成。其特點是質地疏松,通氣性良好,各種肥料和預防立枯病的藥劑能夠通過機械化混拌均勻,并且可將秧苗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根據需要一次性摻入。
1、擺盤 播種 覆土
水稻缽盤一體化育苗基質育秧,可將標準量基質裝入盤中擺盤,澆透水,即可播種,播種后覆土0.5—1cm厚的沙壤土即可。覆土后噴施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但用藥量要減半。
2、苗期管理
水稻“缽盤一體化育苗基質”育秧的苗期溫度、濕度的管理與常規育苗相同,只是在苗期施肥上有所不同,由于在生產基質過程中就加入了秧苗所需的各種肥料,所以一般苗期不用再施肥,但有個別情況可視苗情長勢酌情補施肥料。
3、對苗期立枯病的預防效果
2013年引進試用20盤,苗期未澆施預防立枯病藥劑,也沒有立枯病的發生,2014年引進18000盤,在育苗季節,對創業村30戶和那林村、立新村、后圍子村以及五棵樹鎮兩個村的示范農戶的跟蹤調查,均沒有立枯病的發生,而常規育苗都有不同程度的立枯病發生,達到了預防苗期立枯病的目的。
4、試驗示范小結
水稻“缽盤一體化育苗基質”是由機械化生產的育秧基質,免去了常規育秧所進行的篩土、拌壯秧劑、摻混肥料、施藥等諸多環節,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秧苗生長素質好,優于常規育苗,插秧時沒有飄秧現象的發生,并且緩苗快,分蘗發生早,帶蘗下地,分蘗總量比常規插秧每穴多3—4個。
二、結論
根據幾年試驗示范,得出以下結論:效果最好的是“水稻缽盤一體化基質育秧”的育秧方法,盡管造價比常規育秧稍高,但它免去了許多育秧前的準備環節,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避免了苗期立枯病的發生,為我們解決了今后在水稻育苗過程中取土困難的問題,為培育壯秧,提高我縣水稻產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途徑。同時,因為制造基質使用的原材料為秸稈、稻殼等,索取及運輸方便,既能變廢為寶,為稻農增加部分收入,又能防止秸稈燃燒,維護了嫩江灘涂的生態環境,保護了我縣的人居自然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