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專家提出黃淮麥區秋播四項關鍵技術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10-25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瀏覽次數:323
 
      9月以來,包括河南省在內的黃淮麥區大部分遭遇持續陰雨天氣,秋作物收獲期整體推遲。10月16日至18日,河南省中東部、南部部分地區出現暴雨,隨后冷空氣全面影響河南,給當地秋播工作帶來挑戰。為此,10月22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學研究所在河南新鄉共同組織召開小麥秋播技術研討會,詳細了解當前河南省糧食作物生產實際,進一步推動小麥秋播關鍵技術的落地應用。專家圍繞應對不利天氣、保障小麥播種質量與未來產量等方面進行研討,指出在應播盡播、保障秋糧作物播種面積基礎上,應重點落實以下四項關鍵技術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以墑情為主線,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優先做好土壤散墑,及時排出田間明水、降低淺層暗水,加快散墑。推薦選用智能控制高性能播種機械,一體化完成耕種播耙作業,適量播種,以12.5~15 kg為宜,不宜盲目加大播量;適當淺播,以播深3~4 cm為宜,關鍵是種勻。
      
      二是科學施肥,適當增施磷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和分蘗增長。根據土壤類型和產量水平選用底肥施用水平,中低產田畝施底肥可較常年增加10%左右,高產田可以保持不變;秸稈還田地塊增施5~7.5 kg尿素,加速秸稈腐熟,促進根系發育和下扎;積水時間長的地塊容易造成養分淋失,適當補充鋅、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三是科學選種,優先選用耐晚播中早熟品種。分蘗成穗率高的優良品種易盡早形成大群體,構建好的群體結構,可為后期產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礎;11月中旬后過于晚播地塊可以適當選用弱春性偏早熟品種,合理增加播量。鄭麥1860、中麥578、鄭麥136等優良品種具有很好的基礎,其中中麥578表現高產穩產耐晚播早熟、優質強筋且穩定,面包品質優且兼用性加工品質好,訂單生產發展快,已成為全國第1大能穩定實現加價收購的單一品種。
      
      四是加強管理,全面推廣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杜絕“白籽”下地,針對性進行病蟲草害防治,重點針對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和多花黑麥草。小麥播后7天左右,要及時查看出苗情況,發現缺苗斷壟情況嚴重的地塊,及時補種相同品種,確保苗全。冬前不建議追肥澆水,避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育。待小麥進入返青拔節期,及早加強肥水管理,視苗情追施尿素,有效提高畝成穗數;通過滴灌等方式進行追肥,將進一步保障小麥生長關鍵期肥水供應,為實現穩產水平上的高產奠定基礎,保障麥農收益。
      
      中原研究中心承擔由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共同開展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試點任務。此次研討形成的技術方案與對策建議,為應對當前不利氣候條件、保障小麥適期播種和培育壯苗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黃淮地區小麥穩產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指導意見。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麗穎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