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個兩系稻種賣價不到20塊錢一斤,這樣賤賣我們難以為繼。”荊楚種業總經理鄢又國愁容滿面。同樣,這幾天,惠民種業水稻部經理李道龍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全是種子經銷商的告急電話。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正是水稻種子銷售的高峰期,但湖北惠民、荊楚種業等我省龍頭種業公司的老總們卻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稻種價格始料不及的狂降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今年稻種怎么了?20日,記者奔赴荊州一探究竟。
降價風越刮越猛
降了,降了,又降了!春耕水稻用種時節,湖北稻區稻種降價聲不絕。
“今年雜交稻種價格降得太狠了!”18日,監利縣農資商陳世宇反映,當地雜交稻種價格普降了20%左右,今年難得賺到錢了。
在種糧大縣監利縣,兩系稻種競爭激烈,相互殺價。如“廣兩優96”由去年的40元一斤降到了今年的26元一斤,“齊兩優908”由去年的32元一斤降到了今年的16元一斤,降幅達50%。
經調查,今春我省雜交稻種普遍降價,幅度一般在10-30%。去年中稻種價每斤一般在38-45元,而今年每斤一般在28-32元,部分地區部分品種降幅巨大,達30%以上。在江漢平原,兩系雜交稻種價格普降了15-20%,在襄陽鄧城、清河口大市場,三系雜交稻種價格下降了20-30%。
“我們早稻種‘兩優287’今春是16元一斤,比去年每斤降了2-3元。中稻種‘廣兩優558’30元一斤,比去年降了20%。”省種子集團水稻部總經理羅必燦介紹。
“我們的‘兩優289’現在每斤賣50元,比去年降了10元。”號稱去年湖北市場“第一高價”的湖北谷神今年也選擇了降價。老總丁美順說:“大家都瘋了似的降價,有點扛不住了。”
受此影響,荃銀高科、隆平高科、荊楚種業、湖北惠民、豐樂種業等龍頭種企也下調銷售價格10%左右。
“在辦公室里完全坐不住了,我把其他事情全部放下來去指導銷售!”本周二,惠民種業老總劉立新已經直奔監利市場一線。
農民樂享“降價福利”
稻種降價種企急,許多農民卻笑了。
“稻種降價讓我節省了上十萬!”京山縣種糧大戶劉若崢告訴記者,自己今年要種3800畝水稻田,需要1.5萬斤種子,自己所采購的“兩優287”和“荊兩優10號”的價格從去年的每斤30多元掉到了24元每斤,算下地可以節省上十萬元的種子錢。
激烈競爭給農民帶來的福利遠不止降價。20日中午時分,在荊州小北門農資市場選購春播稻種的農民依舊絡繹不絕。“16塊錢一斤,多買還有優惠!”某種業門市部向農民吆喝。
“早上經銷商用車子把我們接過來的,中午還管飯。”一家門市部柜臺上,20元一包的紅黃鶴樓擺著“岔倒”抽,經銷商正招呼農民吃飯,來自江陵資市鎮的農民老熊略帶酒意,“這不算什么,還有經銷商接洗腳的呢。”
昨天,村里有人邀約他們來小北門買種子,老熊一行便跟著過來買了700多斤。“熟人介紹我們來,種子便宜不說,車接車送,有煙抽有飯吃有酒喝。”顯然,商家態度如此之好,也讓“老熊”們始料不及。
狂降背后或藏隱憂
面對林林總總的便宜稻種,不少農民感嘆:“讓人眼花繚亂!”
“不曉得從哪里下叉!光是兩系雜交水稻都看了近百個!”20日,在荊州小北門市場,監利農民陳德民逛得很糾結,“除了湖北的,還有江蘇、四川、湖南、安徽的企業,有點搞不清白!有的品種高度接近,包裝也特別像。就算同一個品種,價格也有差別,這家喊20元,那家喊18元。”
老陳告訴記者,自己想買“德優8258”。他貨比三家發現,在荊楚種業的直營門市部是40元一斤,另一家經銷商則叫價30元。老陳圖便宜正準備掏腰包,但經銷商說這個暫時缺貨調不到,繼而又稱“另一個品種不比這個差”,極力慫恿他買。
降價的稻種是否真的“不差”?有知情人透露,江蘇某制種基地前幾年生產的稻種,其中便有湖北的大型種企棄而不用的殘次品,這批體量巨大的殘次稻種如何消化?必然會流向市場。一些中小種企通過套牌、山寨包裝后,便宜賣給農民牟利。
該知情人認為,如果農民買了這些“不差”的稻種,表面上看得到了實惠,但能否保證收成,還很難說。
有行內人士評價稱,今春稻種市場價格戰的背后,集中表現出品牌和廠家魚龍混雜,劣質稻種魚目混珠,種子質量參差不齊,小經銷商倒貨、誤導農民購買其他種子等種種惡劣現象,競爭手段已脫離正常軌道,對糧食生產和種業發展均十分有害。
種價下降是“市場規律”
今春稻種市場的種種現象,已經引起管理部門的關注。
省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吳和明告訴記者,今年,除廣東比較平穩外,其它省份稻種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價的主要是雜交水稻三系和兩系種子,在我省江漢平原水稻主產區降得特別明顯。
吳和明認為,稻種價格下降原因首先是種子供過于求。2013年信息表明,全國可供雜交稻種子達4.1億公斤,而2.5億公斤即可滿足市場需求。而且,今年新生產量足以滿足明年用種需要,所以明年去庫存任務仍然很大。全國今年計劃制種150萬畝、2.7億公斤。我省今年是6萬畝制種計劃,雖然比去年7.5萬畝調減1萬多畝的制種面積,但估計今春種子銷售期過后,我省仍有1千萬公斤種子的庫存。
此外,去年國家新審定稻種達20多個,鄂審新稻種達14個,這些新品種沖擊市場導致老品種降價。另外,新型農業主體大量出現,為了爭奪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大戶”,種企也主動降價。
吳和明認為,種價下降對農民是利好消息。同時,降價潮將促進種子企業實現洗牌,優勝劣汰,但也會導致種企利潤空間被壓縮,種子企業發展速度放緩。
針對當前一些不法商販低價傾銷假冒偽劣稻種的現象,吳和明提醒,種子生產經銷商必須守法經營,銷售合法良種,一旦發現有制售假劣種子現象,將堅決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