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業廳文件
魯農種字〔2013〕32號
山東省農業廳關于2013年度全省小麥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
各市、縣(市、區)農業局(農委),有關種子企業:
自2013年9月9日起,省廳對全省小麥良種補貼項目供種企業生產、經營的小麥種子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次監督抽查主要依據《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省廳《關于開展2013年全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由山東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實施。檢測項目包括凈度分析、發芽試驗、水分測定;扦樣、檢驗程序和結果判定依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和《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等有關規定進行。
本次抽查共扦取68家種子企業的91個小麥種子樣品。其中,大田用種71個,原種20個,代表數量1123150公斤;品種以濟麥22號、良星99、良星66、泰農18為主,所扦樣品種子均為企業倉庫內包裝待銷或正在銷售的商品。
二、抽查結果
經綜合評定,本次抽查的71個大田用種樣品,符合標準規定值和標簽標注值要求的樣品71個,占樣品數的100%;抽查的20個原種樣品中,符合標準規定值和標簽標注值要求的樣品17個,占樣品數的85%。68家企業中,有66家企業所扦取的樣品三項指標全部合格,企業合格率為97.1%。
抽查的91個樣品中,凈度和水分指標全部合格,發芽率指標有3個不合格,樣品合格率為96.7%,分別是山東苗寶種業有限公司的邯00-7086、濟南永豐種業有限公司的齊麥1號、泰農18(見附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從抽查結果看,我省小麥種子質量總體情況有了進一步提高,但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種子發芽率指標需進一步提高。由于去年全省小麥赤霉病發生較重,盡管企業、制種農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部分地方小麥種子千粒重仍有所下降,種子發芽率不高,直接影響了種子質量。
(二)部分企業質量管理需進一步加強。雖然此次抽查企業合格率達到了97.1%,但個別供種企業重合同、輕管理,種子質量控制體系還不完善,對種子生產、檢驗、加工等環節把關不嚴,未能從源頭把好種子質量關。
(三)種子標簽問題需進一步規范。有的企業種子標簽標注不規范,標簽標注缺項,有的包衣種子沒有警示標志,有的企業種子倉庫存放不規范,標識不清,不同品種使用一種包裝物等。
四、整改要求
針對本次抽查發現的問題,各級農業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有關企業要舉一反三,進一步健全種子質量控制體系,提高我省小麥種子質量總體水平。
(一)進一步加大對不合格企業整改力度。當地農業部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對不合格企業的監管力度,監督企業認真整改,對整改無效且問題仍然突出的,由發證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重新對其生產和經營資格進行審查。請于12月15日前,將整改情況報省廳種子站。
(二)進一步強化種子全程質量管理。種子管理部門、供種企業要繼續加強種子田的管理,從原種開始,嚴格執行種子生產技術規程。由于去年氣候異常,種子質量有所影響,各地要嚴格按照原品種特征特性去雜去劣,切實搞好生產、檢驗、加工等環節的質量控制,從源頭把好質量關。
(三)進一步完善種子質量管理制度。認真開展《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等標準規范的宣傳、培訓,把種子質量標準、規程等落實情況作為今后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規范質量管理。
附件:
2013年度山東省小麥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匯總表.doc
山東省農業廳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日
抄送: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各有關企業
山東省農業廳辦公室 2013年12月3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