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的豐收讓農民歡欣鼓舞。然而,記者近日在安徽合肥、六安、滁州等地采訪了解到,不少國有定點收購糧倉出現容量飽和現象。相關部門正在積極尋求對策,以解決農民賣糧的后顧之憂。
11月19日,記者來到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的國有糧站探訪。烘干機正在爭分奪秒地烘干送來的粳稻,四個倉庫已全部收滿了金燦燦的稻谷,一些剛剛收購的粳稻就地露天放著。西灣村農民胡茂云說,他種植的1800畝粳稻豐收在即,早就準備收割出售,到糧站打聽了好幾次,糧站讓他曬干點晚些再收割,他特地來看看是否可以收獲售賣。
一位糧站工作人員說,3000噸的倉容已全部裝滿,還陸續有農民賣糧。他們只好向縣里緊急報告,臨時啟動了一個廢棄已久的倉容點。由于收購工作要到明年1月份完成,糧站也很擔心農民因倉儲問題無法售糧。“在2009年前,同大鎮有4個國有糧站,后來因為糧改撤銷了,只保留我們這一個。這些年首次出現倉容飽和現象,今年真是大豐收!”這位工作人員說。
除了中小糧站外,一些較大規模糧站的倉容也接近飽和。記者在肥西縣嚴店鄉利源糧食有限公司了解到,他們倉容為3萬噸的倉庫已快堆滿。“還有1000噸的剩余倉容,按照現在的收購速度來看,10天就會滿倉。農民再來賣糧,我們只好用‘包打圍’的辦法存放。”工作人員瞿偉說。
六安市霍邱縣等地也出現類似情況。霍邱縣岔路鄉邢樓村種糧大戶祁軍告訴記者,岔路鄉的糧站倉庫已經滿倉,不得已才趕到宋店鄉糧站賣糧。由于今年稻谷的托市收購價為1.35元/斤,高于1.26元/斤的市場價,所以農民都選擇到糧站賣糧。宋店鄉分糧站站長劉福明表示,鄉糧站有6000噸倉容,現在還剩下1000噸空倉量,預計本周內就能裝滿,到時也無法再收糧了。
皖東地區部分糧倉也呈現不同程度滿倉。滁州南譙區種糧大戶王守明告訴記者,10月下旬開始,當地不少鄉鎮糧站的糧倉都已裝滿,只能對散戶開放收購。種糧大戶售賣的總量由于過大,一部分稻谷只好低于最低收購價賣給了小販。
年年豐收,年年收糧,為何唯獨今年出現“糧滿倉”現象呢?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年安徽部分地區出現“糧滿倉”現象,一方面是由于糧食產量再度豐收,政府及時啟動托市收購;另一方面也是受國際大米的價格走低影響,加工企業減少收儲。
“隨著糧食流通的市場化改革,地方國有糧食企業生存困難,受建設資金等因素影響,倉容不足、設施陳舊現象較為突出。”合肥市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士表示,目前,該市國有糧食企業有效倉容為120萬噸,其中存放各級儲備糧等已經用掉倉容約100萬噸,僅剩有效倉容約20萬噸。今年秋收期間需要收購約60萬噸以上糧食,國有糧食企業的倉容缺口將達40萬噸以上,農民賣糧難將難以避免。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糧食部門要求各縣區合理規劃糧庫布點,變分散為集中,每個縣(市)建成3~5個倉容在2~3萬噸的中心糧庫,有條件的縣(市)規劃建設一個5~10萬噸的多功能糧食產業園區。但是,糧庫的建設和擴容有個過程。
中儲糧安徽分公司業務處處長程遠表示,省內局部地區出現糧食豐收、倉容偏緊和個別庫點農民集中售糧、排隊等候的實際情況。根據稻產區各縣(區)有效倉容不均衡特點,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采取跨縣集并方式,解決收購倉容不足問題。已要求相關直屬庫配合相關收儲庫點,提前做好跨縣集并的一切準備,待國家有關部門批復后,立即啟動,確保在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期內騰出足夠的倉容,滿足農民交售余糧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