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言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9月29日在北京召開再論轉基因與國家安全研討會。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航天科技集團、西南財經大(da)學、等單位的(de)(de)專(zhuan)家(jia)學者就(jiu)當前我國轉(zhuan)基(ji)因問題的(de)(de)性質、形勢、管理進行了(le)深入的(de)(de)研(yan)討。
與(yu)會專(zhuan)家(jia)一致認為(wei), 習近平主席最近關于“中(zhong)(zhong)國(guo)的(de)(de)(de)糧(liang)食安全要靠自己”,“我們自己的(de)(de)(de)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de)(de)(de)糧(liang)食”的(de)(de)(de)指(zhi)示非(fei)常重要,是實(shi)現“中(zhong)(zhong)國(guo)夢”的(de)(de)(de)基礎(chu)。13億中(zhong)(zhong)國(guo)人的(de)(de)(de)吃飯及其安全問題(ti),要靠一大(da)批袁隆平式的(de)(de)(de)中(zhong)(zhong)國(guo)農業(ye)科(ke)學家(jia)的(de)(de)(de)聰(cong)明才智解決。
聲稱3-5年保證轉基因大米占領13億人餐桌的副部長是誰
新(xin)華網北(bei)京10月(yue)29日電 中(zhong)國(guo)(guo)(guo)政(zheng)策(ce)科學(xue)研(yan)究會(hui)(hui)國(guo)(guo)(guo)家安(an)(an)全(quan)政(zheng)策(ce)委員(yuan)會(hui)(hui)近日在(zai)北(bei)京召開(kai)再論轉基因(yin)與國(guo)(guo)(guo)家安(an)(an)全(quan)研(yan)討會(hui)(hui)。與會(hui)(hui)專家一致認為, 習近平(ping)主席(xi)最近關于“中(zhong)國(guo)(guo)(guo)的(de)(de)糧食安(an)(an)全(quan)要(yao)(yao)靠(kao)自(zi)己(ji)”,“我們(men)自(zi)己(ji)的(de)(de)飯(fan)碗(wan)主要(yao)(yao)要(yao)(yao)裝自(zi)己(ji)生產的(de)(de)糧食”的(de)(de)指示非常重(zhong)要(yao)(yao),是實現“中(zhong)國(guo)(guo)(guo)夢”的(de)(de)基礎。13億中(zhong)國(guo)(guo)(guo)人(ren)的(de)(de)吃飯(fan)及其安(an)(an)全(quan)問題,要(yao)(yao)靠(kao)一大批(pi)袁(yuan)隆平(ping)式的(de)(de)中(zhong)國(guo)(guo)(guo)農業科學(xue)家的(de)(de)聰明才智(zhi)解決。
國防大學教授朱國林在研討會上做發言,發言中透露,某副部長曾聲稱,3—5年保證轉基因大米占領13億人的餐桌。他從2007年6月就受聘為美國轉基因大亨杜邦公司生物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其職責是“幫助公司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形成自己的立場,并且負責審核、監督公司基于生物技術的新產品的研發、測試和商業化過程 ”。直到2012年3月,有人舉報,杜邦公司才從其網站上將名字撤下,并欲蓋彌彰地宣布已于2011年停止。國務院《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7條明確規定,“在企業或者其他營業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給予記過或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國防大學教授:朱國林

網(wang)上可查的(de)資料:農業部(bu)副部(bu)長李家洋,2007年4月曾任杜(du)邦公(gong)司顧問(wen)
李家洋背景簡歷
李家洋,男,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植物分子遺傳學家。1982年初獲安徽農業大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博士學位,并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湯普遜植物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國工作,歷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所長助理、所長,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2004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2011年10月任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
朱國林背景簡歷
河北省興隆人(ren)。現任中國(guo)(guo)政策(ce)科學(xue)(xue)研究會(hui)國(guo)(guo)家(jia)安全政策(ce)委員會(hui)副秘書(shu)長(chang)、全軍軍事(shi)(shi)統籌學(xue)(xue)會(hui)常務副秘書(shu)長(chang)。曾(ceng)在后勤學(xue)(xue)院、國(guo)(guo)防大學(xue)(xue)任教(jiao),軍事(shi)(shi)學(xue)(xue)教(jiao)授。2000年7月(yue)享受國(guo)(guo)家(jia)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6月(yue)創(chuang)立了《統籌學(xue)(xue)》,為企(qi)事(shi)(shi)業領導者貫徹科學(xue)(xue)發展觀,提供了全新思路與方(fang)法。
以下為國防大學教授朱國林在研討會上的發言:
我參加了7月13日在北京舉行的《轉基因與食品安全》國際研討會,很有感觸。科學家們再三告訴在場的聽眾說,你們是弱勢,你們沒辦法解決轉基因,但是你們可以遠離轉基因,不吃轉基因。當在場聽眾請專家對我們國家最近新批準三種大豆進口做出評估。人家回答的很簡單,那是你們政府部門無知,你們的科學家撒謊,這是原話。我感到非常震撼。長期從事生物多樣性和轉基因研究的法國應用生物物理化學博士阿諾德·阿波特克說,在農業技術中,科學已與商業聯手,轉基因農作物開發20年,講了一個科學走錯路的故事,轉基因使大公司控制了食品和種子,為了(le)(le)天量的(de)經(jing)濟利(li)益,對環(huan)境破(po)壞和社會傷(shang)害(hai)置若(ruo)罔(wang)聞。生物(wu)(wu)物(wu)(wu)理學(xue)與可(ke)(ke)持續領域開拓人、著(zhu)名英籍華裔科(ke)學(xue)家何美(mei)蕓(yun)表示搞轉基(ji)因(yin)就是制造災難(nan),指出轉基(ji)因(yin)危害(hai)健康、破(po)壞環(huan)境的(de)證據(ju)已無處不在(zai)。法國(guo)著(zhu)名分子生物(wu)(wu)學(xue)家塞拉利(li)尼復查了(le)(le)19種(zhong)美(mei)國(guo)孟(meng)(meng)山都轉基(ji)因(yin)公(gong)司(si)測(ce)試的(de)原(yuan)始數(shu)據(ju),都顯示轉基(ji)因(yin)對肝腎產(chan)生負面(mian)影響,而孟(meng)(meng)山都對所有(you)這些信息進(jin)行了(le)(le)屏蔽隱瞞。印度科(ke)學(xue)家范達娜·席瓦更(geng)是直言轉基(ji)因(yin)是“欺騙的(de)種(zhong)子,失竊的(de)收成”。從事農(nong)業研究55年的(de)美(mei)國(guo)普渡大(da)學(xue)植(zhi)物(wu)(wu)病(bing)理學(xue)教(jiao)授(shou)唐·胡伯(bo)披(pi)露在(zai)廣泛(fan)使用的(de)轉基(ji)因(yin)大(da)豆(dou)中發現了(le)(le)可(ke)(ke)疑(yi)的(de)新型微生物(wu)(wu),疑(yi)似導致大(da)量母牛(niu)流產(chan)的(de)致病(bing)源。唐·胡伯(bo)教(jiao)授(shou)說,當后世回看我們(men)這段(duan)歷史的(de)時候,他們(men)會驚訝我們(men)怎么能夠心甘情愿地犧(xi)牲自己和世世代代的(de)未來的(de)生存安全,去接受生物(wu)(wu)技術實驗(yan),僅(jin)僅(jin)是為了(le)(le)遷(qian)就一家公(gong)司(si)。這家公(gong)司(si)的(de)目標是把全世界的(de)種(zhong)子都變成轉基(ji)因(yin),專利(li)權都屬于它,100%。
據公開資料顯示,某副部長曾聲稱,3—5年保證轉基因大米占領13億人的餐桌。他從2007年6月就受聘為美國轉基因大亨杜邦公司生物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其職責是“幫助公司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形成自己的立場,并且負責審核、監督公司基于生物技術的新產品的研發、測試和商業化過程 ”。直到2012年3月,有人舉報,杜邦公司才從其網站上將名字撤下,并欲蓋彌彰地宣布已于2011年停止。國務院《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7條明確規定,“在企業或者其他營業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給予記過或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以上內容來自:)
|
|
佟屏亞:轉基因作物能增產抗蟲是騙人的 |
|
|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保羅·納斯,承認該問題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也尚未找到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但他表示,在民眾對這一問題充滿困惑、不解和質疑的情況下,一個“明智”且“最終還是要做”的事情就是“來一場高質量的公開辯論”。
在他看來,轉基因技術并不被人所詬病,真正引起爭議的在于轉基因食品,乃至主要糧食作物上的推廣,他說,“通過基因工程把那些人們搞不清楚的基因介入到植物中,這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很有爭議的,英國也是如此。”>>>>>
|
||
| 上市轉基因食品安全 轉基因技術是主流 | 我國轉基因水稻、玉米尚未被批準商業化種植 | |
|
10月23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羅云波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轉基因食品與人體健康”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積累了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種質資源,如若產業能夠拉動,新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勢必如雨后春筍般的不斷涌現。另外,轉基因育種技術僅僅是眾多育種技術的一種,其目的也是要創造具有某種優勢的新品種,但無論哪種育種方法育成的品種都不可能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因此任何種子都不可能做到一種獨大,而只能是百花齊放。轉基因育種>>>>> |
61名院士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讓轉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發關注。據悉,下一步農業部將加大科普宣傳,為我國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化應用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并加快轉基因生物管理法規修訂。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員謝家建介紹,目前,我國批準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且在有效期內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但并不能馬上進行商業化種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轉基因作物還需取得品種審定證書、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才能進入商業化種植。目前,我國只有棉花、番木瓜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種子法規定的審批。>>>>>
|
|
|
近期,關于轉基因作物是否有害、是否應該投入實際生產,再次在公眾中引起較大爭論。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從農業部門了解到,作為水稻生產和消費大省,我省的科研機構對轉基因水稻的研究從未停止,但目前轉基因作物在川并未投入實際生產。 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已有十多年歷史。 成果:經過多年研究,實驗基地里的轉基因水稻已達到應用水平。 推廣:國家未放開轉基因水稻的種植、推廣>>>>> |
61名(ming)院士聯名(ming)呼吁推廣(guang)轉基因(yin)(yin),近期轉基因(yin)(yin)作物再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一(yi)時間,“挺轉派”、“反轉派”在網上網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轉基因安全委員會成員方智遠和著名植物生物技術專家、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教授李義。
有(you)人認為吃了(le)轉基(ji)因作(zuo)物后,基(ji)因會(hui)“漂移”到人身上,甚至會讓人變異、不孕。李義認為這種說法很好笑,因為“基因漂移”的情況,常規雜交作物也會出現。還有,與轉基因植物一樣,所有植物和動物類食物也含有基因,如果基因從食物中“漂移”到人身上造成人的變異,那我們人類吃豬牛羊的歷史上萬年了>>>>> |
|
轉基因技術雖然應用廣泛,但也引發了諸多質疑。吃轉基因食品對人們健康來說,到底安全不安全?這恐怕是所有轉基因爭議中最核心的問題了。反對者認為,轉基因馬鈴薯切片后半天都不變色,種了轉基因玉米的地方老鼠都死絕了,廣西大學生精子活力下降,罪魁禍首也是轉基因玉米…… 雖然專家們已指出反對人士舉的這些例子都不是轉基因產品,但并沒有完全打消人們的疑慮: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黃昆侖教授表示,其負責的轉BT基因抗蟲大米的豬喂養試驗已完成,結果顯示,轉BT基因抗蟲水稻與非轉基因大米對豬具有同樣的營養和安全性。 據媒體報道,農業部委托中國農業大學做轉基因大米的小型豬90天喂養試驗。負責這項試驗的學者,中國農業大學轉基因大米專家黃昆侖通過電子郵件回復新京報記者稱,該試驗名為轉BT基因抗蟲大米的豬喂養試驗。為什么采用豬做試驗?黃昆侖解釋,在營養和毒理方面>>>>> |
|
| 轉基因水稻商業化前景黯淡 科學界尚沒有定論 | 遮遮掩掩不利于(yu)真(zhen)相傳播 主糧轉基因化要(yao)慎重 | |
| 華中農業大學是中國目前唯一獲得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單位,2009年,農業部為其研發的含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頒發了安全證書。同時強調,頒發安全證書不等于允許商業化生產。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透露“證書明年就到期了,相關的政策法規還沒有出臺,再申請有什么意思。”,截至目前該校兩個獲得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品種依然沒有獲得品種審定、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商業化種植遙遙無期。>>>>> |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長期從事食品毒理和食品安全等研究工作,是營養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威。 他注意到,現在社會上關于轉基因的謠言實在太多,這是長期的科普宣傳缺位造成的。他特別提醒,發達國家重視轉基因科研且投入巨大,但卻堅守主糧不轉基因化的底線。 老百姓對轉基因食品存在疑慮和擔心是很正常的。在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情況下,他們主觀上會認為當大豆被插入抗蟲基因后>>>>> |
|
| 轉基因水稻不能只是61位院士說了算 | 61名(ming)院士(shi)曾聯(lian)名(ming)上書領導要求推廣轉基(ji)因(yin)水稻 | |
| 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從而形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為加工原料生產的食品。1983,世界上首例轉基因植物在美國培植成功。到2012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約1.7億公頃。按種植面積統計,全球約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是轉基因產品。>>>>> |
10月19日,“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300多名轉基因鐵桿支持者參加了活動方所組織的報告會,并參加了設在華中農大國際會議報告廳的“轉基因大米晚宴”。 自今年5月以來,類似的轉基因大米試吃活動已在我國28個城市開展,都是華中農業大學為活動提供所需的轉基因大米。而這一次,還加入了剛剛收割不久的、由其自身研究種植的“黃金大米”。>>>>> |
|
| 農業部新聞辦:轉基因技術已廣泛應用多領域 | 專家稱轉基(ji)因大豆(dou)沒問題 底線不吃轉基(ji)因主糧 | |
| 日前,《環球時報》又刊登了彭光謙“轉基因安全要用事實說話”的文章,新華網也報道了彭光謙的評論“靠轉基因解決糧食問題是飲鴆止渴”。郎咸平在廣東衛視“財經郎眼”播出的“警惕!轉基因!”,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解碼財商”做的《轉基因食品,你敢吃嗎?》中,更是把權威機構已反復澄清過的所謂轉基因食品致癌、影響生育、導致土地報廢等謠言拿來說事,又一次引起了人們對轉基因技術的恐慌。近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
鄭風田(《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實際上轉基因有兩類極端的觀點都是不合適的,一個就是轉基因妖魔化,認為轉基因致癌,轉基因是美國人的一種陰謀論等等;另外一撥就是認為世界人民都在吃轉基因,轉基因沒有任何問題,所有東西都要搞轉基因,這兩類極端觀點的人容易讓大家聽到這種聲音,我覺得是不理性的,實際上轉基因,比如人不直接吃的,這個推廣的比較多,人天天吃的轉基因,全世界基本上還沒有進行大力的推廣,還處在實驗室階段。>>>>> |
|
| 朱國林:轉基因是“欺騙的種子,失竊的收成” | 副部長被(bei)收買比轉基因食品是否安(an)全更加(jia)可怕 | |
| 據公開資料顯示,某副部長曾聲稱,3—5年保證轉基因大米占領13億人的餐桌。他從2007年6月就受聘為美國轉基因大亨杜邦公司生物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其職責是“幫助公司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形成自己的立場,并且負責審核、監督公司基于生物技術的新產品的研發、測試和商業化過程 ”。直到2012年3月,有人舉報,杜邦公司才從其網站上將名字撤下,并欲蓋彌彰地宣布已于2011年停止。國務院《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7條明確規定,“在企業或者其他營業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給予記過或記大過處分”>>>>> |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事關百姓健康,甚至事關國人的生命安全,事關種族的變異。轉基因食品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能不能擺上千家萬戶的餐桌,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有關方面處理這一問題的態度顯然是輕率的。最近,甚至有專家以轉基因大米喂養小型豬90天,結果“皮毛順滑”,以此證明轉基因食品無害。將萬物之靈的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交由豬來決定,真是豈有此理,荒唐之極! 難怪有網友質疑:蟲子都不敢吃的轉基因大米,人吃了>>>>> |
|
| 顧秀林:轉(zhuan)基(ji)因技術從根本上滅絕人(ren)類 是邪(xie)惡技術 | 種子巨頭孟山都的壟斷之辯 | |
我堅決不同意標注出售轉基因食品,因為就算標注百分之百正確,仍然是允許帶著不可估量威脅食品合法進入市場,而且反而把它合法化了。所以我從來都反對,我說標注這個事不要提,我的觀點是一刀切禁止。 從五十年代以來,教育了一個非常錯誤的理論。從高中生物學課本就錯了,即“一個基因,一個蛋白”這種假設根本就是錯的。一種特定基因能夠控制一種蛋白的生成,這是一種非常少的現象,在絕大多數生物里頭就是一個基因決定非常多的蛋白的合成。一個基因給一個指令,這個指令會被修改,修改條件是身體狀況和環境的脅迫。>>>>> |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10月17日刊出名為《轉基因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的文章 ,稱跨國公司尚未在轉基因種子市場形成壟斷。文章中,就美國孟山都公司在中國是否壟斷一事,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明確表示:“孟山都公司在種子市場是巨頭,但即便在美國,與其相競爭的還有杜邦-先鋒、先正達、拜耳等公司,孟山都并未形成壟斷。” 孟山都在中國沒有壟斷,這一判斷讓很多人意外。因為在很多中國人眼里,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也是全球最知名的轉基因種子公司。已有百年歷史的孟山都在全球很多國家,包括在中國,已成為轉基因技術的代名詞。>>>>> |
|
| 我國有5大類17種轉基因生物在市場銷售 | 農(nong)業部回應(ying)轉基(ji)因(yin)大(da)米(mi)動(dong)物試驗:旨在搞科研 | |
有的人相信轉基因食品安全可靠,有的人不論相關機構怎么證明都不愿吃轉基因食品。選或不選,是每個人的自主權。 不過,面對身邊琳瑯滿目的食品,許多關心健康的消費者發愁,怎么知道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生活中有無可能完全避免轉基因?那些在網上流傳甚廣的鑒別轉基因食品的方法正確嗎?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琳瑯滿目的食品,怎么知道哪些是轉基因食品?>>>>>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和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黃昆侖透露,的確是農業部委托他們進行轉基因大米動物喂養試驗。黃昆侖說,豬、獼猴胃腸道消化過程與人極為相似,其生理性和雜食性與人也很相似,采用他們做試驗能更大程度反映出轉基因大米對人類食用的安全性。 據悉,這次試驗時間是90天。農業大學副教授車會蓮表示,90天從毒理學來講,可以看做較長時間喂養,實驗結果顯示,在90天的喂養時間內,試驗用豬沒有中毒或者死亡現象,皮毛順滑,行動靈活>>>>> |
|
| 轉基因之爭(zheng)30年陰謀(mou)不斷(duan):進口菜油摻入國儲(chu)庫(ku) | 中儲糧承認(ren)1400多噸(dun)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 | |
有媒體報道稱,在中國湖南、四川等地,大量進口的轉基因菜油,混入國產非轉基因菜籽油中,流入老百姓餐桌。這一爆料再度將近來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話題推向風口浪尖。隨著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長,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糧食問題成為世界許多國家面臨的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高產、優質的轉基因作物應運而生,并獲得快速發展。但從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煙草)誕生之日起,轉基因食品就一直伴隨著各種質疑。>>>>> |
中儲糧總公司在通報中稱,8月末以來,中儲糧總公司通過驗收檢查、專項檢查,對臨儲菜籽油收購的政策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核查。此次檢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發現3個方面問題,涉及企業16家。其中,違反收購政策,將進口菜籽油摻入臨儲庫存的企業兩家,湖北一家企業摻入994噸進口菜籽油,湖南一家企業摻入483噸,兩家企業均為委托收儲企業。目前,上述兩家企業涉及菜籽油已全部退出臨儲庫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