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價格還有上漲的趨勢,早知道可以晚點兒賣。”日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村民徐建告訴記者,6月初,當地新麥收購價還是1.07元/斤,最低保護價政策實施后,他家的麥子賣到1.12元/斤。記者了解到,在最低收購價托市下,江蘇省小麥價格穩中有升。
保證農民賣糧當場兌付
據江蘇省糧食局負責人介紹,江蘇省政府于6月6日專題召開會議,部署小麥最低價預案啟動工作,啟動時間比去年提前6天。預計今年全省托市收購小麥100億斤,將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
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糧管所所長周民說:“自從保護價出臺以來,農民售糧積極性很高。所里工作人員從早上6點開始忙到晚上八九點是常事兒,有時甚至到晚上12點,都要隨到隨收。”
據銅山區糧食購銷公司副總經理李建國介紹,全區今年糧食產量約為40萬噸,23個收儲庫點預計收購22萬噸,近20天以來已收購了12萬噸左右。
為了保證托市收購順利進行,今年江蘇一次性安排委托收儲庫點851個,比去年增加58個,基本上每個鄉鎮都有一個委托收儲庫點。中儲糧江蘇分公司要求各直屬企業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并預先撥付足額資金給各委托收購庫點,保證農民賣糧當場兌付。省糧食局大力推進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建立糧食收購擔保基金,據統計,今年各地已建立擔保基金7.3億元,按照1:10的比例,至少可從農發行獲得貸款73億元,基本上能滿足市場化收購資金的需要。
小戶種糧積極性不高
“現在小麥的市場價格在上漲,高于最低收購價后,托底收購就會‘退居二線’,糧管所將隨行就市,以自主收購、市場運行的方式完成剩余10萬噸糧食庫存收購工作。”李建國說,國有糧食企業是收購主體,也是收購占比最高的單位,他們的持續加入能夠保證糧農賣個好價錢。
對此,徐州雅蘇麥爾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白芹玲卻顯得有些無奈:“受托市政策的影響,現在我們面粉加工廠的小麥收購成本已經漲到每斤1.16元,一個星期前還僅是1.12元。山東、河南等地小麥價格高走,導致部分糧商到徐州‘搶’糧。現在小麥收購價還在不斷上漲。”
在托市政策的支撐及外地糧商的爭搶下,江蘇的小麥價格整體呈現穩中帶升的趨勢。農戶對小麥后市行情的預期較好,也存在一定的“捂糧惜售”現象。據銅山糧食局了解,整個銅山區主要是那些年長的留守種植戶會“捂糧”,但比重較低,主要是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農戶自身儲存糧食的損耗多、成本高;二是當地農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倘若將太多精力耗費在此,耽誤開工更不合算。
雖然國家政策扶持,市場價高走,但依舊存在小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問題。
銅山區單集鎮八湖村黨支部書記牛曉飛介紹,村里今年種了6000多畝小麥,大多數是小地塊種植。現在種糧成本越來越高,算上人工成本,種一畝地成本得720元。即使年頭好,一畝地一年種兩季,也只掙1000多元,種地利薄,尤其是種糧食作物。眼下,國家政策上不斷扶持,但對于小農戶而言,種糧效益仍舊不高。現在村里也在謀求解決之道,籌謀搞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規模收益。
本報記者 李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