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設施農業凸顯其無可替代的優越性。在新疆沙雅縣,有一項好政策——菜農種菜不僅不用自己育苗,而且還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菜苗補貼。
12月18日,筆者帶著好奇心和新鮮感,走進了沙雅縣設施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在一座大棚內育苗床上長滿了為農民培育的各種菜苗,據這里的負責人介紹,農民只需要下一張訂單,技術人員便會根據農民需要培育所需種苗,特別的方便。
“現在我們縣的蔬菜冬季育苗工作已全面展開,像這樣一株成品苗,在政府補貼之后,菜農只需要花兩毛錢就能拿走,既節約了成本也減少了勞動力。”農技師阿不都外力告訴筆者。
冉小軍是沙雅縣古勒巴格鄉二農場菜農,去年他在這里訂了6000株西紅柿苗,由于這里的種苗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強,產量高,收入也大幅度增加,嘗到甜頭的他,今年又來這里訂購種苗。
據技術人員介紹,集中育苗可享受政府補貼,又具備節省菜農時間、各種菜苗一應俱全等諸多好處,幾乎全縣所有的菜農都愿意到育苗中心集中育苗。為滿足菜農對種苗的需求,集中育苗中心的工作人員確保菜苗全天候供應。
沙雅縣集中育苗中心技術員王玉祥說,我們這里面品種很多,同一種蔬菜有好幾個品種,今年我們育苗場計劃育400萬株,可以為全縣各鄉(鎮)場提供優質的菜苗,還能保證成活率,也可以避免假種子給菜農帶來的損失,對菜農收入也是很有益的。
劉二牛是沙雅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蔬菜種植大戶,走進他的大棚里,滿棚的油白菜一片蒼翠,他正忙著除去地里的雜草和干葉,準備采收、銷售油白菜。“今年我種了兩個棚,一個棚是油白菜、一個棚是芹菜。油白菜馬上就可以上市了,價格還不錯,賺個2萬元沒問題。”他十分高興地說。
近年來,沙雅縣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把提升綠色無公害蔬菜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充分利用智能溫室技術打造蔬菜基地,發展壯大設施農業,每年冬天向市場供應辣椒、豆角、西紅柿、黃瓜等反季節綠色無公害蔬菜,豐富了各族群眾的菜籃子,也讓蔬菜種植戶富了起來。
為充分利用設施農業的優點,最大限度地給菜農創收提供方便,沙雅縣加大了種苗補貼力度,預計今年冬季的菜苗補貼金額將達到80萬元。利用集中育苗基地設施、技術優勢,依托財政補貼,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農業。
目前,沙雅縣設施農業面積達15000余畝,其中建成日常溫室大棚2900畝,用于種植反季節蔬菜、花卉、食用菌等作物,每畝大棚能讓種植戶人均增收2.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