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登海介紹新品種玉米

李登海冒著高溫指導育種隊員播種

李登海在育種試驗室觀察玉米長勢
“注意株距,拉桿時別把種子移位了。”11月23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南濱農場登海育種基地高產玉 米試驗田里,頭戴黎族三角帽的李登海,冒著30攝氏度的高溫指導育種隊員們播種。
1949年出生的李登海與共和國同齡,曾任農業部種植業專家顧問組成員,現任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主任,十八大代表。就是這樣一位農民出身的科學家,連續41年不間斷地探索玉米高產攻關研究,一次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
“種業不強,農業創新就無從談起。”創新,是李登海常掛嘴邊的兩個字。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創新問題,這猶如一支強心劑,為李登海育種事業注入了澎湃的動力。
“看,我們的玉米多漂亮。”在一株俊逸挺拔的玉米苗面前,李登海停下了腳步。他和育種隊員一起將收集下的花粉,小心翼翼地灑在玉米的雌穗上。這是李登海運用美國“先鋒”雜交種子培育出的自交系,然后再進行雜交選育,培育出新品種。
按常規,選定一個自交系,需要六七年時間。李登海通過海南育種加代,兩三年就可培育出一個品種。“三年工作一年完成,我40年育出了107代玉米。”李登海言語中充滿自豪。
從事玉米高產科研41年,在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前30年里,李登海將科研成果無償地提供給了全國的農業院校及科研單位。由他選育的玉米品種,推廣種植面積最大年份占到全國的43.5%,累計在全國推廣10億多畝,為國家增產糧食1000多億公斤。
“上半生為國家貢獻了1000個億,下半生再為國家貢獻1000個億”的玉米高產承諾,在李登海心中像烈火一樣燃燒。
YMG記者劉新國申吉忠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