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躍進在收割機上對今年晚稻產量充滿憧憬。
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引自十八大報告
“寧波搞水稻育種真是厲害,我們種了這么多年水稻,從沒見過這么好的品種!”昨天,在鄞州區洞橋鎮種糧大戶許躍進的農業部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田里,望著連片金燦燦的水稻,來自江蘇省的3位考察人員毫不掩飾對“甬優12”和許躍進的種植技術的佩服,豎起大拇指。
許躍進,這個身高1.65米,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農村漢子,卻是寧波的種糧“狀元”———去年,他創造了小麥攻關田、連作晚稻攻關田、單季晚稻攻關田、麥稻輪作百畝方等6項浙江省農業吉尼斯紀錄。
去年9月18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經測算,位于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
此后不久,在1300公里之外的寧波,經浙江省農業廳組織專家組實割驗收并確認,鄞州區洞橋鎮和寧海縣越溪鎮兩個百畝高產示范方的“甬優12”單季晚稻產量突破900公斤。
其中,鄞州區洞橋鎮產量最高田塊的畝產高達943.1公斤,百畝方平均畝產達到912.7公斤。這兩個數字,把浙江省晚稻單產最高紀錄提高了84.6公斤,把百畝方平均畝產紀錄提高了70.6公斤。
許躍進種植的“甬優12”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與袁隆平指導的水稻旗鼓相當。而對于943.1公斤的最高單產,曾被袁隆平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去年的天氣,造就了‘甬優12’大面積高產。今年天氣也不差,只要接下來的割稻期天氣晴朗,產量依舊很高。”在等待收割的田里,許躍進告訴晚報記者,“‘甬優12’莖稈粗壯,穗大粒多,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強,對不利氣候條件抗性非常好。”許躍進在稻田邊扶起一束稻穗說。
今年,老許一共種了890畝晚稻,其中,包括170畝“甬優12”。
“‘甬優12’每畝播種量要少,栽插密度要稀。由于其穗型大、灌漿期長,后期不能斷水過早。”許躍進現場給記者和考察人員上起了農技課。
站在田頭上,記者看到正給高產示范方測產的鄞州區農技服務站工作人員。這些稻的平均高度在1.6米左右。站在田間只能露出一個頭。為了防止折斷稻穗,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穿行。
“本月26日,農業部專家還將對高產示范方進行收割驗收。”對于今年的收成,老許自信滿滿。
走進許躍進的農資倉庫,這里更像是一個農機具展示中心:拖拉機、插秧機、治蟲泵、收割機、烘干機等一應俱全。
“每年農機部門都會出臺購置農機補貼政策,讓我省了不少心。” 許躍進告訴晚報記者。
閑不下來的許躍進還承擔著各級農技部門委托的科技試驗任務。
2006年以來,老許的年均試驗項目數達7個。此外,許躍進的高產示范方還承擔著新品種示范試種,經其試種3至5年,待品種穩定后,再進行推廣示范。
訪談
“甬優”推廣面積2015年將增加到600萬畝
在寧波,如何解決在310萬畝左右的耕地上供養10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是一個橫亙在現實面前的難題。
10多年來,寧波雜交水稻育種創新團隊,在秈粳雜交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性突破。
自1999年起至今,寧波已育成雜交粳稻、雜交糯稻和秈粳亞種間雜交稻三大系列共16個“甬優”新品種。其中,“甬優12”被農業部確認為秈粳雜交超級稻品種。而以“甬優4”、“甬優6”等為核心研究成果,被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今年,我市甬優系列雜交晚稻種植面積達到了40萬畝,而全省的種植面積為200萬畝,甬優系列雜交晚稻今年在全國推廣種植面積達到了280萬畝。”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燕稱,“十八大后,我們還要繼續在秈粳雜交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
“今年年初,我們又遞交課題項目,對覆蓋長江流域和華南稻區的廣適性秈粳雜交超級稻新品種進行研發。” 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透露,“預計到2015年‘甬優’系列的推廣種植面積將增加到600萬畝。”記者 魯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