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3月23日電(顧一航)云南省科技廳廳長龍江在23日舉辦的優質米新品種品鑒會上表示,該省與老撾、越南、柬埔寨等國合作建立的農業科技示范園有效推動了云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以“云光”系列為代表的多個兩系水稻品種在東南亞國家得到廣泛推廣種植。
近年來,云南與東南亞國家農業科技合作發展迅速。2010年3月,云南與老撾南塔省政府合作建立中老農業科技示范園,依托該項目先后為老撾培訓農業專項技術人才300多人次,當地糧食產量由原來每季每畝收220多公斤提高到450公斤,農戶經濟效益明顯增加。同時,云南-暹粒友好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正在柬埔寨暹粒省實施,中緬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建設也提上日程,中越河內農業科技示范園和越中農業科技示范園分別建在越南河內和云南保山。
與境外合作成果最為突出的當數滇系水稻。云南是優質稻種資源大省,由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溫帶氣候類型組成的垂直分布立體氣候,為水稻種植提供了絕佳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云南不斷創新兩系水稻的育種方法和育種材料,培育了以“云光”系列為代表的一批優質、高產、抗病強的滇系雜交水稻新品種。其中,“云光14號”、“云光16號”、“云光17號”種子在越南、緬甸、老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得到廣泛推廣種植。
云南還與周邊國家開展了《云南兩系雜交稻、麥新品種及技術在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推廣應用》、《東南亞南亞糧食作物雜交種子研發國際合作項目》、《云南兩系雜交稻南向試驗示范及產業化開發研究》等多個國際合作項目,充分發揮云南稻米資源優勢。
龍江說,云南在今后五年將繼續探索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及大專院校在水稻育種方面的合作新模式,提升云南種子產業的競爭力,為高原特色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