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光環
黃瓜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黃瓜生理性三者癥狀比較類似,若不認真辯識,易誤判,從而錯失防治良機。
1、黃瓜霜霉病:幼苗期發病,子葉正面發生不規則的褪綠黃褐色斑點,病斑直徑0.2- 0.5厘米 ,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灰褐色霉狀物,嚴重時子葉變黃干枯。成株發病,多從受風口前沿開始,發病株先是中下部葉片反面出現水漬狀、淡綠色小斑點,正面不顯,后病斑逐漸擴大,正面顯露,病斑變黃褐色,受葉脈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濕條件下,病斑背面出現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層。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葉片干枯。2、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瓜條。葉片受害,初為水漬狀淺綠色后變淡褐色,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粘液。莖及瓜條上的病斑初呈水漬狀,近圓形,后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產生裂紋,潮濕時產生菌膿。果實后期腐爛,有臭味。3、黃瓜生理性充水: 早晨在黃瓜葉片背面可見污綠色的圓形小斑或受葉脈限制的多角形斑,往往被誤診為細菌性角斑病或霜霉病,但生理充水一般是在植株基本相同部位的葉片上比較均勻地發生,一般在溫度升高后會慢慢消失,第二天還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生理充水多在植株生長勢衰弱時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