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商洛農業信息
按照《陜西省關于印發2011年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為出發點,按照“全面覆蓋、整體推進、因地制宜、補貼農民”的思路,實行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鼓勵農民使用優良品種,加快優質良種推廣步伐,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目標任務
(一)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確保今年全市小麥、玉米面積均穩定在115萬畝,水稻面積穩定在1.18萬畝。
(二)通過良種良法配套推廣,使小麥、玉米、水稻平均單產提高3%以上,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品質進一步改善。
(三)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產銷銜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訂單生產率,爭取商品率達到50%以上。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品種擇優的原則。由市農業局組織專家考察論證,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品種布局指導意見,合理確定主導品種,優先選擇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合法品種。
(二)堅持農民自愿的原則。各縣區農業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良種,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四、實施規模及補貼標準
(一)補貼范圍:小麥、水稻、玉米在全市所有種植區實行良種補貼全覆蓋。
(二)補貼對象:對生產中使用農作物良種的農民給予補貼。
(三)補貼標準:水稻15元/畝;小麥、玉米10元/畝。
(四)補貼方式:小麥、玉米、水稻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實行良種推介、群眾自愿購種。
2011年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僅指本方案所含農作物)繼續實行預撥制,補貼資金將根據當年實際種植面積于下年進行結算。
五、方法程序
(一)推介主導品種
依據《2011年商洛市春夏播農作物品種布局指導意見》和《2011年商洛市秋播農作物品種布局指導意見》中確定的小麥、玉米、水稻品種為主導品種,通過有關媒體向社會發布,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優良品種。
(二)落實種植面積
首先由農戶據實向村委會申報種植面積和品種。由村委會登記、核實、公示(公示日期不得少于7天)后上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匯總審核后,將種植面積和品種上報縣區農業、財政部門。縣區農業局、財政局匯總核實后,以文件形式(含電子文本)報市農業局、財政局。
(三)時限要求
玉米、水稻時限要求:
1、各行政村于7月底前完成公示工作,并由鄉鎮統一將統計表報縣區農業局、財政局。
2、縣區農業局、財政局于8月底前完成核查工作,并將工作總結及統計表上報到市農業局、財政局。
小麥時限要求
1、各行政村于10月中旬完成公示工作,并由鄉鎮統一將統計表報縣區農業局、財政局。
2、縣區農業局、財政局于10月底前完成核查工作,并將工作總結及統計表上報到市農業局、財政局。
(四)資金兌付
縣區農業、財政部門完成審核工作后,由縣區財政部門依據核定的良種補貼面積村級分戶統計表將補貼資金通過一卡通(一折通)撥付給農民。資金兌付務必在作物播種結束一月內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市、縣兩級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市上成立由農業局主管局長任組長,市農業局、財政局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落實和組織協調工作,同時,設立項目實施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種子管理站),負責項目日常工作;成立由農業技術推廣、種子管理、植保、科研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項目技術指導小組,負責技術指導。
各縣區農、財兩局都要成立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項目聯合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并向各鄉鎮派駐督察組,同鄉鎮的主要行政領導一同負責各鄉鎮的良種補貼工作,全程督促良種補貼執行情況,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督查組人員名單報市農、財兩局,并抄送市種子管理站。
(二)強化協調配合,層層部署落實責任。各縣區要高度重視良種補貼項目,切實把該項目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一是各縣區農業、財政部門要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層層做好部署和責任落實;二是各行政村要據實統計農戶的種植面積并按時上報,市、縣兩級農業、財政部門對上報情況認真審核,確保補貼資金及時準確兌付;三是各縣區技術指導小組根據各品種的特性,結合當地不同生態區域制定出統一的豐產栽培技術要點,由各供種企業按需求量印制并在供種時一并發給農戶,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進行宣傳。
(三)強化資金管理,加強監督檢查。項目資金要專款專用,切實按照國家規定嚴格使用。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挪用、抵扣補貼資金。市、縣區財政部門安排所需工作經費,解決農業部門因品種推介展示、補貼面積核實、補貼資金發放、補貼檔案建立和項目實施監督檢查等管理支出,嚴禁擠占挪用中央下撥的補貼資金;市級財政部門和農業部門要對各縣區項目落實情況,資金兌付、技術服務、質量保障等情況進行檢查或抽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四)建立情況報告交流制度。各縣區農業、財政部門要及時總結上報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以便在全市范圍內宣傳推廣,推動面上工作開展。要及時研究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重大問題要及時上報。
(五)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各縣區種子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種子質量的監管工作,確保生產用種安全,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做好良種市場供應,防止假冒偽劣種子進入生產領域,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市、縣區兩級分別要公布舉報電話,設立舉報信箱,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市農業局監督舉報電話0914?2381181、2328541。
(六)加強宣傳引導。各縣區農業部門要利用電視、報刊等多種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農作物良種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使國家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使好的品種得到及時推廣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