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huan)迎光臨種業商務網(wang)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眾說棉花:棉企“閃了腰” 棉農心慌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8-10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383
 

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

   2010年8月到今年8月,棉花價格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漲得讓人心跳,跌得讓人心慌。

  從1.7萬元/噸的基點上像吹了氣一樣瘋漲,到今年3月份達到3.4萬元/噸。隨后,從3.4萬元/噸跌到2萬元/噸,僅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棉花現貨價跌幅已超四成,目前還沒有觸底的跡象。

  大起大落的行情,讓“棉里金”變成了“棉里針”,棉農恐慌、棉花加工企業賠本、部分紡織企業停產,整個棉花產業鏈條開始僵化萎縮。

    棉花加工廠:

  400噸棉花一周就跌掉了100萬
  蒙陰縣油棉加工廠從事從籽棉到皮棉的加工和經營,在臨沂算是棉花加工“大戶”。

  最近這兩個月,總經理王煥水主要忙活著在廠里種菜、養雞。“好不容易養的雞,前幾天被黃鼠狼偷了個精光。”王煥水痛恨地說。

  比黃鼠狼更讓王煥水痛恨的,是大起大落的棉花行情,就像黃鼠狼偷雞一樣,半年的時間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走了他的180萬。

  180萬哪里去了?

  8月4日,王煥水給記者粗略算了一下他的虧損情況:春節前他加工了400噸皮棉,成本價是2.6萬元/噸;4月份,市場價到了2.9萬元/噸,他選擇了觀望;5月份,到了2.8萬元/噸,他繼續觀望;在經過5月底6月初的一路直下,6月底,跌到了2.3萬元/噸,王煥水不敢再觀望了,賣掉了200噸,賠了60萬元。

  “現在三級棉市場價是2萬元/噸,我剩下的200噸不敢出手了,即使放在那里不動,只要棉價不回升就得賠掉120萬元。”經營了十多年棉花加工的“老江湖”王煥水,被少見的棉花行情“閃了腰”。

  半年的時間,180萬就這樣沒有了。王煥水抱怨說,“兩三年賺的不夠一年賠的。”

  在加工廠的倉庫一角,一垛垛打包后的棉花碼放得整整齊齊。“5月底6月初,棉價一兩天一跌,一噸棉花一天就能跌1000塊,最高的時候,一噸棉花一個星期跌了2500塊,我的400噸棉花在那一個星期里就跌掉了100萬。”神經質一樣的行情讓王煥水心驚肉跳。

  “按照往年的行情,5月底都會有那么一段反彈期,我就是在等那個反彈期的。”王煥水沒有等到反彈期,等到的仍是一路下跌的糟糕行情。

  糟糕的,還不止這些。新棉很快就要上市,王煥水正被資金回籠和貸款的問題困擾著,“貸款下不來,今年就不收棉花了!”

  “我正在協調1000萬的貸款,棉花行情起伏不定,頭幾年一直給我作擔保的公司也不敢繼續擔保了,談了三次了,都沒談成。”王煥水說。

  紡織企業:

  棉紗價格低于皮棉進價 100噸原料堆在倉庫
  “前所未有的壓力,這對全市的紡織業絕對是個災難性的打擊。加工的棉紗還不如原料值錢,成本錢都賺不出來。”蒙陰縣棉紡織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石運河告訴記者,該公司的精棉車間2萬支紗錠在半年前就已經全部停產。

  “去年光加工費1噸就能賺1萬,讓人想不到的是,今年什么都不干,1噸原料就要賠1萬。”石運河說。

  去年11月,該公司以3.2?3.3萬元/噸的價格采購了100多噸皮棉,因為沒有訂單,車間一直沒敢開工,現在這100多噸原料還在倉庫堆著。

  “精棉車間過了春節就停工了,100名工人轉到別的車間去了。目前只有一些混紡、色紡的車間在工作。”石運河說。

  石運河告訴記者,棉紗的價格往年一直很平穩,市場價一般在4萬元/噸左右,而今年到現在棉紗市場價降到了2.8?2.9萬元/噸。

  “如果有訂單,我們也會復工,但現在一張訂單也沒有。”石運河說,“往年我們的業務主要靠出口,今年因為日本地震、美國經濟不景氣等一些因素造成了國際需求疲軟,到處找客戶都找不到。”

  “棉價波動太大,直接導致了很多小紡織企業倒閉或者轉產其他替代品,像生產滌綸、黏膠、腈綸等材質的紡織品。”臨沭縣偉業紡織有限公司經理閔凡紅對此也深有同感。

  棉農惜售:

  這個價不如種地瓜
  “新棉下來后如果還是現在這個價,明年就不如種地瓜了。”面對今年棉花價格的大起大落,沂南縣岸堤鎮中高湖村棉農南勝奎唏噓不已。

  南勝奎去年種了3畝棉花,加上收購的一批,現在家里還囤積著2萬斤籽棉。

  “本以為今年棉花是個好行情,我們都喜滋滋地等著到7元/斤就出手,結果一路下跌,到了3.8元/斤。現在村里很少來收棉花的,偶爾來個收的,給的價錢也很低,我們都舍不得賣。”南勝奎這樣描述他今年的經歷。

  記者了解到,在岸堤鎮80多個村莊中,像南勝奎這樣尚未賣棉的棉農,每個村都還有二三十戶。

  從低價盼到了高價,錯過了高價又等到了低價,棉農們不知什么時機出售比較賺錢。新棉即將采摘,棉農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今年棉花病蟲害特別多,光打藥就打了十五六遍,產量肯定要降低。如果還是這個價格的話,明年我們就不種棉花了,一年辛苦到頭還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掙得多,虧大了!”南勝奎說。

  南勝奎算了一筆賬:當地棉花的畝產量,平均在400斤左右,而每畝地的成本中,種子需要60元左右,肥料需要200元左右,由于今年棉花病蟲害多,農藥要比平時用的多好幾倍,需要200元左右,地膜需要60元,光這些成本就得520元左右。人工費更是一筆大開支,打農藥、采摘等勞動力成本,平均每斤棉花最少要1元錢,算下來,一畝地的人工費用在400元左右。這樣,種一畝棉花的成本至少要920元。 按照眼下每斤3.8元的價格來計算,一畝棉花的利潤是600元,而當地去青島打工的年輕人的月平均工資就是1500元。

  
  專家分析:

  需求不旺導致各行業陷入困境
  用王煥水的話來說,今年凡是和棉花沾邊的行業都不景氣,無論是棉農、棉花收購商還是紡織企業,都在“硬撐著攤子”。

  據不完全統計,臨沂共有大小紡織企業近100家,因為棉價暴漲暴跌,到今年5月份已經關停的紡織企業就達十幾家。

  臨沂市纖維檢驗所國家注冊棉花檢驗師李健宏說,“無論是棉花加工還是紡織企業,都是買漲不買跌,現在整個棉產業鏈條市場都呈現一種萎縮狀態,很多小企業扛不住,因此破產也是情理之中的。單純以純棉為主的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而以混紡產品開發為主的企業受沖擊則小一些。”

  “道理很簡單,單一產品、單一原料,自然始終被棉花牽著鼻子走。”李健宏說。 臨沂大學商學院教授齊春宇認為,農產品價格的高波動性是一種常態,屬于正常波動,暫時不會引起棉產品鏈條內的行業洗牌。

  “各行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旺,如果需求旺盛,即使是價格起落大,各個行業也都會隨行就市。而目前各行業出現這些情況,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齊春宇說。

  齊春宇表示,囤貨的初衷是想賺取囤積利潤而并不是加工利潤,這是對市場判斷失誤的一種表現,如果能對市場做出預測性判斷,風險就會小很多。

  出處:齊魯晚報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