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 (陜西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李彤 劉權鋒)關中農村的夏收已經接近尾聲,顆粒歸倉了農民也該好好享受豐收的喜悅了。然而在渭南合陽縣一些村民卻陷入了無盡的苦惱之中,收完小麥后他們吃驚地發現,原本應該是金黃色的麥粒,顏色竟然像煤渣一樣烏黑。
眼前這些袋子里就裝有顏色發黑的麥粒,用手抓上一把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多麥粒表面都蒙了一層厚厚的黑色粉末,接觸后,人的手很快也被染成了黑色。
合陽縣大郭村村民張永明:曬的時候,把這攤開以后,0512跟拉煤車過去的粉末煤一樣全部把路都染黑了。
合陽縣大郭村村民:味道跟雞糞一樣。
這些黑色粉末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村民用清水將麥粒淘洗干凈后,很多形狀酷似麥粒的黑色顆粒也隨之浮出水面,掰開這些顆粒,黑色粉末就藏在中間。
合陽縣大郭村村民:這也是麥粒,它麥粒就變成這樣了。
合陽縣大郭村村民張永明:這黑色原因就是,黑麥把好麥也染成黑的了。
懷疑一:種子問題
村民張永明說,他家今年種了8畝小麥,種植期間并未覺察到有什么不對勁,把小麥收回后晾曬時才發現異常的。起初他以為是種子的問題。可同村的張緒錄家的麥種和自己也是一樣的,種在另一片地里的卻沒有任何異常。
懷疑二:肥料問題
大郭村村民張緒錄:我估計是化肥的問題。
記者:為啥呢?
大郭村村民張緒錄:因為它上的化肥和它不一樣。
但村民們一碰頭,肥料的嫌疑很快也被排除了,大家使用的品牌五花八門,購買的地方也各不相同。
大郭村村民:有的是在縣城里買的,有的是在鄉鎮上買的。
記者了解到,整個大郭村將近三分之一的農戶遭遇了這種黑色小麥的侵襲,加上周邊村子,麥地里長出黑小麥的農戶數量已經超過了百戶,小麥變黑的情況可能有幾百畝。
排除了種子、肥料問題,大家還是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小麥中出現黑色顆粒?這些小麥還能不能吃、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村民們心里都打著一個大大的問號。
采訪中,記者遇到幾位村民正在用鼓風機吹掉麥粒上的黑色粉末。
村民:淘的凈凈的,看哪里要給給。
大郭村村民張永明:就想著把這淘到水里面撈出來,把好的磨成面看能吃不。
與此同時,另一些村民卻在不斷勸說大家,在問題沒有徹底搞清楚之前,這些麥粒既不能吃,也不能賣。
大郭村村民:賣給別人,別人吃不成,你還不是害人呢。
實際上,村里前幾天也來了一些收小麥的人,但這種黑色的小麥壓根就無人問津。
大郭村村民張永明:現在這東西人吃不成,只能把它當糞上地。
隨后記者將這里的情況反映給了合陽縣農業局,工作人員趕到后,經過現場觀察確定,小麥中間之所以會有黑色顆粒,是因為患上了腥黑穗病。
合陽縣農業局副局長李宏:致病的原因有土壤帶菌致病,也有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機械致病,收獲的過程中,給來年的種子已經潛藏下這種病菌。
據農業局專家說,由于患病小麥的病菌孢子含有毒物質三甲胺,當病粒率超過3%時,人畜便不能食用,否則就可能引發中毒。
記者:應該怎么處理呢?
合陽縣農牧中心植保站工作人員:這只能燒毀或者深埋。
記者:如果不燒不埋的話,放在田里會造成什么影響?
合陽縣農牧中心植保站工作人員:那肯定明年還會有,明年更重了,可能100%都是病。
農業專家現場給村民講解了醒黑穗病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建議村民下一季種其它農作物倒茬。。
合陽縣農業局副局長李宏:從播種開始教育引導農民對種子進行拌藥處理,對土壤進行藥劑處理,在管理期引導農民對小麥生產過程中腥黑穗病的預防管理和治療。力爭讓農民有更好的收成。
農業局提醒,除了燒毀和深埋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已經發黑的小麥。由于小麥腥黑穗病病菌有很強的傳染性和生命力,已有的病菌在地里六到七年時間才會完全死亡,在這期間還要保證沒有新的病菌進入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