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杰 文章來源: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
為確保水稻穩產高產事關興隆鄉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而抓好水稻秧田期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和到位是確保水稻穩產高產的基礎,為此應切實抓好以下三項技術措施:
一、增施鉀肥。秧苗期增施鉀肥可起到事半功培的作用。水稻在苗期對鉀元素十分敏感,其臨界期出現在4葉期以前,在4葉期以前施用鉀肥對水稻生長發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可節約鉀肥使用成本5倍以上(如秧田期畝施氯化鉀10公斤,按1:6秧苗本比計算,相當于6畝大田施60公斤氯化鉀的效果)。因此建議廣大科技示范戶一定要重視水稻秧田期鉀肥的施用,一般以畝施氯化鉀10-15公斤為宜。
二、病蟲防治。與秧田期增施鉀肥一樣,注重秧田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同樣能起到事半功培的作用。既節省農藥成本,又能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而秧田期的病蟲害防治則應反重點放在1-2期的稻象甲和移栽前的稻縱卷葉螟和水稻紋枯病等病蟲害上,因此,要求示范戶在1-2葉期畝用25%大力士水劑75毫升或31%三拂水劑50毫升兌水30-40公斤細噴霧防治稻象甲、稻薊馬等害蟲;在移栽前畝用3-5%井岡霉素水劑300-400克加95%新殺螟2000可濕性粉劑35克或70%神槍手可濕性粉劑50克或15%蟲挫水劑350毫升兌水30-40公斤細噴霧防治水稻紋枯病和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病蟲害。
三、水漿管理。水稻水漿管理三葉期以前應尊循濕潤灌溉為主的原則,半旱秧田一般不灌水上秧板,以利秧苗扎根,增強秧苗抗逆性。三葉期后,堅持灌1厘米左右的淺水層,以利水稻秧田期分蘗和移栽時拔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