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時下正值春耕時節,日前記者走訪博羅縣航天育種示范基地,戴著眼鏡的“農民”正在田里忙著春播,有的駕駛著旋耕機在辦田,有的正在秧地里打開農膜,讓秧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有的則在溫棚里為航天冬瓜育苗……基地中呈現出一派春耕景象。
記者了解到,今年該基地從華農大引進了3個航天水稻品種金航絲苗、華航絲苗、航天香糯,每畝產量可達到500公斤至600公斤,計劃明年將向全市提供3萬畝航天水稻種子,向全市推廣種植。而該基地試驗種植的航天冬瓜畝產更是高達1.2萬公斤。
航天水稻品種畝產達600公斤
當天下午,春雨綿綿。記者在該基地試驗地里看到,水稻秧苗長出了嫩綠色的葉子。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新長出的秧苗是今年剛從華南農業大學引進的3個航天水稻品種,分別為金航絲苗、華航絲苗和航天香糯,具有抗病性好、產量高和米質好的特點,每畝產量可達到500公斤至600公斤。據博羅縣農業科技示范場副場長胡錦榮介紹,這些新品種今年早造計劃播種120多畝,“目前只播種了一部分,剩下的計劃過幾天播種”。據了解,基地計劃明年向全市提供3萬畝的航天水稻種子,推廣航天水稻品種。
此外記者了解到,航天水稻品種粵航1號、粵航8號、新惠占已經向全市推廣,平均畝產也可達到600公斤,米質好,很受農民歡迎,累計推廣面積達到10萬畝。
航天冬瓜個大味美可增產30%
在博羅縣航天育種示范基地的溫室大棚里記者看到,該基地的工作人員正在忙活著,有的在查看育苗盤里種子的長勢,有的則在整地,為移植作準備。
記者看到,育苗盤里的小苗剛剛冒出,只有兩片葉子。據介紹,這些都是航天冬瓜1號、航天冬瓜2號和航天冬瓜8號的小苗,今春育種了20畝,剛剛播種3天,預計10多天后就可移植到大田里。
“航天冬瓜瓜形拉長了,長度達到80多厘米,將近一米了,瓜的直徑有30多厘米,瓜內腔小,吃起來口感密實、爽口。”胡錦榮告訴記者,航天冬瓜1號、航天冬瓜2號和航天冬瓜8號的種子都是隨神舟4號上過太空的,是博羅湖鎮的傳統品種,“在產量方面,傳統品種的冬瓜每畝產量為7000公斤至8000公斤,航天冬瓜產量則達到1.1萬多公斤至1.2萬公斤,增產達到30%。農民種植航天冬瓜的效益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