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記者 吳艷麗
記者3月7日獲悉,近日,灤縣警方接到一些農民群眾反映:一些自稱是“某科協、某農科所”等單位的工作人員,以“科技下鄉”為名,到各個村莊向農民散發農業生產資料和隨車攜帶的假種子。這些“工作人員”大肆鼓吹某某種子是高科技產品,編造一些農業科技種植技術,高價向農民推銷他們的劣質種子,坑害群眾騙取錢財。
警方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假種子主要是以下三種:一是以非種子冒充種子;二是以此種品種冒充它種品種;三是種類、品種與標簽標注不符。隨意擴大種子的優點,與實際不相符,造成對種植者的欺騙。
灤縣警方在此提示廣大農民:購買種子應當到證照齊全、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的大型種業公司購買,別輕信走村串戶的推銷者;要買標簽齊全的種子;要對所購買的種子進行分樣,樣品分裝保存;購買前認清該商家出售的種子是否有種子銷售許可證;保存至關重要的原始購買憑證,以備發生問題時更好地分清責任,有效解決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