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是毒品!但不是絕對。歷經20多年攻關,我省科研人員在國際上率先把低緯度種植的高毒大麻變成“無毒”大麻,并由此推動了我省工業大麻纖維、食品、新材料和種子產業的發展。
五谷之一
“毒草”古已有之
面對這樣一株“毒草”,科研人員是如何入手的呢?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麻類項目組負責人楊明研究員講述了這一研究過程。
大麻,是一個對人類具有雙面性的古老農作物。在中國歷史上麻籽作為“五谷”之一,根據《大戴禮記》記載,五谷是麻(大麻)、黍、稷(粟)、麥、菽(大豆);還有一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兩種說法結合起來,就得出了稻、黍、稷、麥、菽、麻六種作物。
云南很多地方的群眾都嗑麻籽,特別在大理、麗江這些地方流行。聊天、看電視時,作為消磨時間的零食。
另外,人類對大麻纖維的利用也非常早,并且還滲透到了民族文化中。許多漢字和詞語與麻字有關,如魔、麻醉、麻煩、麻痹、如麻,古代提到“麻”,就是指“大麻”,從“披麻戴孝”這個成語中,可以看出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健康的、綠色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喜歡穿棉、麻等天然纖維織成的衣服。大麻纖維的衣服穿在身上透氣性好、吸濕散熱、抗菌防霉,感覺很舒服。
只當作物
不知大麻“有毒”
云南大部分地方都有大麻分布,有的是人工栽培,有的是野生或逸生。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旅游業興起,很多外國人到云南來旅游。一些外國人在國外時就吸食大麻,來到大理、麗江一帶,不時在路邊看到有大麻生長,就采摘并吸食。
“本地人只把大麻作為經濟作物,不知道大麻還可以用作毒品。”楊明說。
這個情況造成了大麻被用作毒品的潛在隱患,也影響到國家形象。于是,省禁毒委、省科委立項“大麻栽培利用及發展對策研究”、“云南省大麻禁種、替代種植技術研究”、“云南省高毒大麻禁種改植”等。最后,這些項目都主要交由省農科院來完成。
不可替代
禁種改植遇困難
楊明說,上世紀80年代末立項后,項目組開始調查、收集全省的大麻品種資源、種植分布、利用以及含毒量情況。
起先的對策是禁種或改植。改植就是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如玉米、白云豆、夏播油菜等,以保證農民的收入不低于種植大麻。由于漢族地區主要是嗑食麻籽,推廣禁種和改植的效果比較好。到了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大麻纖維成為部分少數民族文化中的一個元素,特別是在苗族、彝族服飾上,很多都是用大麻纖維織成。“這些少數民族傳統習俗對大麻的利用,是其他經濟作物無法替代的。”考慮到這種情況,項目組曾引進苧麻,但少數民族使用后覺得沒有大麻好用而放棄。在這種情況下,科研人員著手品種改良,希望選育出含毒量低的品種工業大麻。
他說,工業大麻在歐洲和北美等地都有種植,但高緯度地區的品種來到低緯度地區后,生育期就會縮短,長不高、很矮,談不上有經濟利用價值。
科研發力
選育出5個新品種
省農業科學院大麻研究課題利用云南豐富的大麻種質資源優勢,通過綜合現代生物技術和傳統育種技術,于2001年選育出了我國第一個工業大麻品種云麻1號。國際上對工業大麻的評價標準是干物質中含毒量低于0.3%,符合這個標準的大麻已無毒品利用價值;而云麻1號的含毒量約為0.148%。
這個品種也是全世界低緯度地區的第一個工業大麻品種,并且可以在高緯度地區作為纖維用種植。
云麻1號,如果是纖維用,100天~120天就可以收割了;但要等種子成熟就要200天左右。在推廣種植過程中,部分地區老百姓反映它的生育期偏長,種了云麻1號后還想種小春作物就來不及了。而有些地方又要求更晚熟一些的品種,以便于收獲時能夠早中晚結合調整收獲農時。針對這些生產實際需求,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努力,相繼選育出云麻2、3、4號早熟品種和較云麻1號生育期更長的云麻5號晚熟品種。這些品種都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安全性好等特點。
“這5個工業大麻品種,是目前國內僅有的5個符合工業大麻標準的品種,也是國內目前可以合法推廣種植的5個工業大麻品種。”楊明說。
成果推廣
形成新興特色產業
據楊明說,由于大麻的特殊性,就算是工業大麻,其生產、加工在云南省都實行許可管理。
云南省主栽品種是云麻1號,盡管生育期長些,但纖維產量高。到目前,云麻1號示范推廣29萬畝。平均纖維產量達130千克/畝,麻籽產量100千克/畝,分別比傳統品種增產38~50%和15%。
云麻1號的育成和推廣,促成在云南建立了多家以工業大麻為原料的纖維、造紙、食品等企業,形成了一個新興特色產業,潛在經濟效益巨大。
版納就把云麻作為“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培育,于2004年開展引種試驗,2005年到2007年由試驗種植走向中試、規模示范種植,2007年就種植了2.2萬畝,交售干麻皮355噸。俗話說:有了梧桐樹,自有鳳凰來。2006年,由北京、上海、寧波等地的7家企業集團出資2000萬元,組建了“西雙版納云麻實業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寧波宜科科技、雅戈爾集團又攜資進入,將公司改組為“漢麻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開工建設5000噸漢麻纖維加工中試廠,使云麻走上了產業化發展道路。
相關助讀
大麻創新團隊介紹
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大麻創新團隊共有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4人,博士2人,碩士學位5人,具有栽培、遺傳育種、生物技術、植物保護、分析化學及產品加工等多學科專業人員。
在國內率先選育出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大麻品種;參與編寫著作5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5項;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標準2個,編制工業大麻規范栽培技術規程和栽培管理月歷;在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先后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部豐收獎、昆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云南省政府“大麻禁種改植先進單位”等榮譽。
記者 楊質高(春城晚報)
作者:楊質高 (本文來源:云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