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為抗御不利的氣候環境,作物采用地膜覆蓋栽培的面積日益擴大,已由蔬菜發展到玉米、棉花、花生、豆類及果樹等眾多的大田旱地作物。因為覆膜栽培,既可保溫、保肥、保墑,又可抑制雜草、省工、促早,最終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但是,如果對于覆膜栽培的技術把握不好,不但會增加成本,還會減少收入。在作物覆膜栽培的過程中,有些農戶常常在操作上出現失誤。一是有的農戶為了搶季節,覆蓋地膜之前未施底肥,待作物生長期間再進行追肥。二是雖然施用了底肥,但施肥量不足,往往作物前期長勢良好,后期很易早衰。三是施用氮肥過多,作物中期容易瘋長,引發病蟲害。四是施用尚未充分腐熟的肥料,或施肥過量,常會造成爛種、燒苗。五是整地粗糙,土壤墑情不足,覆膜不嚴,施肥效果大打折扣。六是連年種植同一種作物,施用單質肥料,導致土壤缺乏某些元素,作物出現生理障礙。
因此,為了讓作物在覆膜栽培時,充分發揮施肥的效果,必須提高整地質量、覆膜質量,搞好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確保作物覆膜后早發穩長、高產優質。
精細整地,搶墑覆膜
覆膜栽培的作物,對整地質量要求是很嚴的,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土壤的結構、水分、溫度和通氣性能,關系到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力,關系到養分釋放的快慢,關系到覆膜的效應。比如,整地不平或土塊偏大,地膜就難以覆蓋嚴密甚至破損。因此,凡是準備進行覆膜栽培的大田,必須搶墑耕耙兩次,做到干濕適度,土泡草凈,上虛下實。這樣的土壤覆膜才有良好的效果。施用底肥后,要根據不同作物對地膜寬度的要求,選用合適的薄膜,一次性蓋嚴蓋實。
施足底肥,謹防早衰
覆膜栽培不但要求施足底肥,而且底肥施用量要比露地栽培增加20%~30%,增產目標越高,底肥施用量則相應越多。為了防止覆膜栽培的作物出現早衰現象,還要根據不同作物的生育進程進行追肥,如棉花要在盛蕾至初花期追肥,玉米要在孕穗至抽穗期追肥,花生要在盛花期追肥,葉類蔬菜要在覆膜后40天追肥,茄果類蔬菜要在覆膜后60天追肥。
科學配方,平衡施肥
不同作物對肥料中的大量元素要求是不相同的,據農業科研部門測定,可供參考的氮、磷、鉀肥的配方比例,棉花為1∶0.3∶1,玉米為1∶0.4∶1.3,花生為1∶2.1∶1.3,茄果類的蔬菜為2∶1.2∶1.6。同時要注意的是,覆膜栽培與露地栽培相比,要適當酌減氮肥用量,增施有機肥,特別是生物有機復合肥和磷、鉀肥,補施硼、鋅等微量元素,促進覆膜作物平衡生長。 (余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