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天氣網
一、抗旱耐瘠冬小麥良種昌樂5號
該品種為大面積中低產田冬小麥良種,適合北方冬麥區畝產100~250千克的一般平原地、旱田、丘陵及鹽堿地種植。該品種為冬性,幼苗半直立,苗期長勢強,分蘗力中等,葉片厚、深綠色、表面蠟質多、角質層次發達。株高100厘米左右。穗長方形,上部小穗著生較密,長芒,白殼白粒,穗長7~8厘米,千粒重38~40克,品質較好,生育期中等。該品種根系發達,其根下扎1.97米,抗旱性特別強。1981年山東省高密縣對5個干旱大隊麥田考察,在土壤含水量連續110多天維持在4%~10%的條件下,該品種畝產95.5千克,較相同條件的泰山1號增產35%。抗凍性強,在河北北部和遼寧丹東均能安全越冬。抗條銹病、稈銹病和白粉病,后期輕感葉銹。而瘠薄,在上層只有16厘米的嶺地種植,畝產81.5千克,較同地塊的“太山 1號”增產近l倍。該品種自1975年開始推廣,除本省全面推廣外,并先后引入河北、山西、天津、陜西、甘肅、遼寧等省、直轄市種植。1982年北方冬麥區種植1 377萬畝,1983年種植1 510萬畝。
二、生態型節水抗旱高產冬小麥L3279
山東省萊州市農科所于1991年以89(228)為母本,7832110-6為父本,經有性復合雜交,系統選育而成。該品種經多年多點試驗,抗旱性非常突出,對我國西、北部干旱地區而言,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冬小麥品種。 特征特性 幼苗半匍伏、冬性、葉色深綠,早春生長發育快,長勢強,起身拔節后株型松緊適中,葉片小而上挺,分蘗力強,成熟率高。株高75~80厘米,莖稈細,基部一、二節間短而充實,秸稈彈性好,抗倒伏,高抗白粉病和銹病。長方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品質優。經農業部谷物品種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蛋白質含量13.45%,容重83L,濕面盤25.0%,沉降值29.6,面盤吸水量212.5%,面粉吸水率68.26%,形成時間5.15分,穩定時間8.2分,斷裂時間10.1分。穗粒數35~40粒,千粒重35克,成熟早、落黃好。由于莖稈細、葉片小而角度好,有利于通風、透光和光能利用,經濟系數高,所以具有高產、節水的潛力。 產量表現 1996~1997年在本所的品系試驗中畝產540千克,比對照種魯麥14號增產123.3千克,增產幅度14.5%。1997~1998年度在品比試驗中比對照煙農15號畝增產90千克,增產幅度23.7%。在大區東省“三零”工程魯東片旱地組試驗中產量居首位,畝產達516.4千克,比對照種魯麥21號畝增產130.1千克,增產16.2%。1998~1999年度種植示范中,全生育期間年后只澆一水,畝產達584千克。大旱之年,在本市苗家鎮張家村種植的23畝一水不澆,經市農技站專家實打驗收,畝產493.5千克,而對照種煙農15號畝產40千克。試驗證明,該品種不僅節水抗旱性好,而且可以肥地旱作,獲得高產。 栽培要點 該品種適應性強,高、中、低產地塊均可種植。合理群體結構為一般地塊,基本苗每畝10~15萬,肥地旱作基本苗每畝8~10萬,畝穗數40~45萬穗。穗粒數35~40粒,旱地可以增產增收,有水澆條件也可以肥地旱作,降低成本。正常年份播種時按需肥量的種類配比一次性做底肥施跟前就時進行劃鋤、除草,畝產量可達千捭以上。在干旱年份澆1~2次水,畝產仍可超千斤。旱作可以早熟6~8天對下茬作物早播高產極為有機利。
適宜區域 黃淮冬麥區、西北部冬麥區。
三、高產節水多抗冬小麥新品種?石麥 15 號
石麥15是石家莊市農科院與河北省農科院遺傳生理研究所合作育成的節水高產多抗新品種。 2005 、2007 年先后通過河北省和國家審定,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被列為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財政資金重點支持項目、河北省小麥節水高產良種補貼品種。
(一)、特征特性
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分蘗力較強,畝成穗較多。抗寒,抗旱,抗倒,高抗條、葉銹、白粉和葉枯病,耐后期高溫,抗干熱風,落黃好。株高 75 厘米 左右,旗葉上沖,穗層整齊。長芒、紡綞穗,穗長 8 厘米 左右,穗粒數 33 ? 36 個;白粒、半硬質,千粒重 42 克 左右,最高可達 48 克 ;籽粒飽滿、光澤好。容重 790 -810 克 / 升。
(二)、突出特點
1 、高產穩產:
2007 年國家黃淮北片區試,平均畝產 531.3 公斤 ,較對照“石 4185 ” 增產 4.03% ,達顯著水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575.2 公斤 ,較對照“石 4185 ” 增產 4.34% 。
國家北部冬麥區水地區試:最高畝產 614.06 公斤 , 平均畝產 450.62 公斤 , 較對照“京冬 8 號”增產 5.12% ,產量名列前茅 , 并表現矮稈抗倒、抗病,落黃好。
2 、節水抗旱: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2004 、2006 、2007 三年抗旱鑒定,石麥 15 號抗旱指數均居參試品種第 1 位。抗旱性達到河北省地方標準 1 級(好)標準,是近年來抗旱性最為突出的品種。
3 、綜合抗逆性強、廣適性好
( 1 )抗病: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慢條銹病、對白粉病免疫。
( 2 )抗寒:遵化市國家農試站 2006 、 2007 兩年抗寒性鑒定,越冬率分別達到 97.8% 和 99.6% ,屬一級抗寒品種。
( 3 )分蘗及群體自我調節能力強,廣適性好。
(三)、栽培技術要點
1 、播期:冀中南麥區適宜播期為 10 月 5-15 日,最佳播期 10 月 5 ? 10 日。
2 、播量:冀中南適期播種高水肥地畝基本苗 15-18 萬;晚播麥田應適當加大播量。
3 、施肥:一般畝施磷酸二銨 20 公斤、尿素 7.5-10 公斤做底肥。壯苗田追肥以拔節期 為宜,畝追尿素總量 12-15 公斤。
4 、澆水:春季澆好拔節和抽穗兩次關鍵水;一般地塊應根據天氣、苗情和土壤墑情科學確定澆水時期和次數。
5 、除蟲防病:播前進行種子包衣或用殺蟲劑 + 殺菌劑混合拌種;小麥揚花后實施“一噴綜防”,防治各種病蟲害,增強葉片功能,提高粒重。
(四)、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黃淮北部麥區中等以上水澆地、半干旱地和旱肥地種植,亦可在北部冬麥區相同生產條件下引種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