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消息 (特約記者徐雁初 記者關前裕)十堰市鄖西縣農民馬定山,經過10年的艱苦試驗,耗費50余萬元,終于培育出了魔芋有性繁殖和雜交新品種,填補了國內空白。昨日,記者采訪了這位傳奇農民。
馬定山今年48歲,鄖西縣店子鎮人。高中畢業后,因無錢讀書,回家干木工和油漆工。
2000年,馬定山在外打工掙到錢后,回到老家集鎮開了一家廢品收購站,年收入可達10萬元。在收購廢品的同時,他還附帶收購魔芋出售。但當時魔芋產量很低,農民說由于缺種子,繁殖成本太高,沒什么人愿意種植。
如果用籽播種魔芋,成本降低,產量可增加,農民就能致富了。
2001年春,馬定山開始魔芋制種試驗。當年由于授粉技術不到家,籽粒很少且空粒多,不能出苗。第二年再度試驗,但下到地里仍然不出苗。第三年,還是失敗。
2004年,馬定山大膽采用藥物催眠方法,種子出苗了,冬季就長出一個個魔芋球莖,這種“有性繁殖”的試驗終于成功了!
但產量和品質又成了困擾魔芋產業發展的大難題。馬定山決定繼續挑戰,培育雜交魔芋。
他關閉了廢品收購站,全心投入魔芋制種上。2008年春,為了尋找珍稀品種,他自費趕赴云南、四川、貴州、昆明以及神農架林區尋找野生魔芋標本,作雜交試驗。
一次,在河南烏云山采集野生魔芋標本時,為躲避野豬攻擊,馬定山從山上掉進10米深的懸崖下,將腰摔傷,幾天臥床不起。
2009年,他終于培育出了初期的雜交品種。畝產約1萬公斤,畝純收入近2萬元。鄖西縣科技進步評審委員會授予科技進步二等獎。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胡中立教授評價說,馬定山的魔芋有性繁殖和雜交技術已取得了試驗成功,但能否進行大規模化種植,還需實踐來進一步檢驗。
馬定山的名聲不脛而走。香港一家公司老總輾轉找到他,以月薪1萬元請他去加拿大擔任技術指導,搞魔芋育種;云南綏江縣科技局多次請他去當地發展。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我要帶動鄉親們一起富起來。
現在,他成立了鄖西縣定山魔芋專業合作社,社員154戶,遍布全縣10個鄉鎮,種植規模數千畝。他免費為社員提供技術服務,合作社就業人數達2000多人。
昨日,馬定山告訴記者,他還有個心愿,想建立全國第一個魔芋制種公司,成立一家魔芋研究所,讓這一科研成果盡快向全國推廣,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