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消費導報
日前,記者接到朔州市朔城區北旺莊街道辦事處崔家窯村村民舉報,舉報信的內容是:今年春季,我們向嘉瑞種業有限公司籽種銷售員李明購買的玉米籽種不純。購 買的種子有新單22號、先鋒335號。這些品種發芽率40-50-60%不等,出苗不齊,長的有高有低,玉米桿有紅色的,有黃色的。有的棒子有籽,有的棒 子無籽,還有的出黑穗,還有一株玉米一出三個四個小棒無籽多種多樣。他們講,種這些品種的最好能達到別的正常品種產量的10%,損失嚴重。這是崔家窯村 20余戶農民的聯名舉報信。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崔家窯村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把村民害苦了”
1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崔家窯村,看到許多村民臉帶愁容,沒了往年秋收后的喜悅心情。一位年近七旬的王大爺把記者領進他的院,他說:你看,這就是大爺今 年8.5畝玉米的收成。看到一小堆玉米棒,有的棒無籽,有的棒有籽也是七零八落。還有的出黑穗。大爺講,往年種這個品種(先鋒335)就是不好的地也能畝 產1200余斤,今年畝產不到100斤。都是籽種的問題。記者問:“您是從哪兒買得籽種?”大爺講:“從十里鋪村嘉瑞種業有限公司籽種銷售處李明那兒買 的”。
走出王大爺家,又到幾戶院落看了一下,他們和王大爺種得都是同一品種的玉米(先鋒335),都是從同一個地方買得籽種,收成和王大爺的也一樣。還有的幾戶 人家就根本沒收割。他們帶著記者來到田間地頭,記者看到大片的玉米林在秋風的掃落下,葉落一地。村民們走到田間,撥開幾個玉米棒,有的棒上有幾粒玉米,有 的棒上無籽,棒上有黑穗的很多。村民們氣憤不已,他們說:“買上這樣的籽種,真是把村民害苦了。今年的辛苦也白下了”。
崔家窯村民反映,嘉瑞種業有限公司籽種銷售員李明賣種子,自己打包裝,包裝上寫得是“先鋒,先玉335。”里面究竟是否是種子或是什么種子也不清 楚。
看著一位位飽經風霜的農民,他們從春季下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經過鋤、摟、施肥、澆水等,都渴望著秋季的豐收,然而,他們等來的是什么?他們怎能不悲傷不 氣憤呢?十里鋪村民講,籽種無論錢多少,都要買純的,真的。
11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朔州市朔城區北旺莊街道辦事處十里鋪村,這里是嘉瑞種業有限公司籽種銷售的地方,這里的村民從嘉瑞籽種銷售處買得先鋒335玉米品種,秋季收成如何?為此,記者進行進一步調查。
走進張大爺家,張大爺今年種先鋒335玉米品種2畝,二兒子種3畝,都收成不好。他說,往年這個品種的玉米在同一塊田地上每畝收入1700余斤,今年最 多超不出500斤。走進另一位村民家,這位村民講他家今年種先鋒335玉米品種10畝,從嘉瑞籽種銷售處買籽種時買的是“一顆眼籽種,”結果產出4種棒 子,10畝地收成超不出3000斤。記者看著同一品種產出的4種不同的棒子,無疑這是籽種不純。另一戶村民也種了10畝先鋒335玉米,也是從嘉瑞籽種銷 售處買得籽種,院落里堆放著一小堆,棒子個頭不大,籽粒七零八落,和在崔家窯村看到的情形一樣。這位村民講,這些玉米棒只能弄回來喂牛或喂豬。
十里鋪一位村民嘆著氣說,唉,買籽種無論錢多少,都得買好的、純的、真的,不然農民的血汗就白流了。是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民們在黃土地上深耕淺翻,鋤、耬、耙、磨是多么的艱辛,然而秋季收獲的是什么?他們怎能不嘆氣。
東富院村民買同一品種籽種,買方不同在同一塊田地上生長,產量不同。記者來到東富院村,東富院村一片豐收的景象,村民們大都高高興興,滿臉豐收的喜悅。記者在街頭問了幾戶村民,“今年玉米收成怎么樣?”村民 講,“很好。”“種得什么品種?”“在哪兒買的籽種?”村民們講:“種得先玉335玉米品種,在城里長城籽種銷售處買得籽種。”又走了幾戶村民家,他們的 玉米收成今年都很好。一位村民講,今年他們是從城里長城籽種銷售處購進的籽種。只有一戶村民從城里買的籽種不夠了,又從鄰村十里鋪村嘉瑞種業有限公司籽種 銷售處買了一些籽種,結果同樣的品種都是先鋒,先玉335,在同一塊田地上、同樣的條件下生長,產量大不一樣。來到這位村民家,這位村民講,她種的玉米 地,都是上水地。從城里買得籽種不夠了,還有6.4畝沒種,于是她到鄰村十里鋪村嘉瑞種業有限公司籽種銷售處買了同樣的品種先玉335七袋一一下種。同樣 的水澆地,同樣的氣候,同樣的耕作方式,種嘉瑞籽種銷售處買的籽種種下后,夏季還多澆一水,但長勢就是不如從城里買得籽種長勢好,玉米棒的飽滿度也差遠 了。城里買得籽種玉米棒是紅軸軸,而從嘉瑞購買的籽種是白軸軸,秋季每畝收成產量也相差甚遠。
東富院一村民在不同的銷售點購買了同一品種先玉335,在同一塊田地上,同樣的條件下生長。每畝產量大不相同,這說明了什么?村民們都心中有數,他們都說是籽種的問題。
連日來,記者就村民反映的籽種問題,深入到朔州市朔城區北旺莊街道辦事處幾個村子走家串戶進行深入調查。村民們普遍反映,從十里鋪村嘉瑞種子公司銷售處 買得“先鋒,先玉335”玉米籽種,下種后莊稼長勢不好,玉米棒顆粒不飽滿,零星點綴,秋收產量不高。十里鋪村嘉瑞種子有限公司籽種銷售處共售出多少自己 包裝的“先鋒,先玉335”玉米籽種?有多少畝土地產量不好?多少戶農民遭受損失?現在,春季曾熱銷籽種的嘉瑞種子有限公司籽種銷售處空無一人,門窗緊 閉,連賣籽種的牌子都摘了。老百姓真的有苦難言。他們曾找過朔城區農業局,農業局有關人員講,這些是否氣候原因,籽種問題需農民自己掏錢找專家鑒定。
朔城區農業局人員少、經費緊,無法鑒定。
記者來到朔州市朔城區農業局,農業局籽種管理站有關負責人講,3.15消費者日他們在廣場散發宣傳資料提醒農民怎樣識別假種子,對于每個籽 種經銷點,他們不好管理。原因有許多,一是經銷籽種點大都是個人的。二是籽種管理站人員少,經費緊,不好監管。三是存在客觀原因,發芽不能普遍鑒定。他們 檢驗過總經銷處的籽種,抽樣調查沒問題。
十里鋪村嘉瑞種子有限公司籽種銷售處注冊資金500萬元,允許自己種籽種,打包裝。至于里面是怎樣的產品那就不清楚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講,“先 鋒,335”在朔城區代理1個,而經銷點10多處,他們只抽樣檢查總代理點的各種籽種,和各經銷點簽訂質量承諾書,經銷點賣什么樣的籽種,也是由于人員 少。無遐顧及。如果有質量問題,下一年吊銷經銷點營業執照。存在質量問題,經銷籽種的營業執照吊銷、可以不經銷,轉為賣花炮、肉食等,然而由于籽種問題, 農民的損失誰來補償?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記者希望農業等有關部門引以為鑒,每年的春季加大籽種監管力度,打擊偽劣籽種,讓農民付出一份辛苦換回一份酬勞。同時希望對農業現 在反映的籽種不純等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組織專家盡快鑒定,維護農業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因籽種問題造成的損失,盡快得到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