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省開封市順河回族區植保站 胡文全
一、試驗目的:
小麥全蝕病既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又是當前國內主要的檢疫性病害,全國發病面積已達到1000多萬畝,河南省發病面積已達200多萬畝,在黃淮麥區發生較重,在開封市的發生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若不進行防治,輕者會造成減產30%,重者會減產50%以上,不但影響小麥產量,而且影響小麥品質。筆者在基層工作,深知該病防治的重要性,因而,通過長期試驗,總結出一套小麥全蝕病預防和防治辦法,通過本法可以將小麥全蝕病的危害程度和危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為河南省夏糧豐產豐收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二、試驗條件
試驗地點設在開封縣杜良鄉許寨村農民李連英的責任田內,種植品種為矮抗58。播期:2009年10月15日。播量:每畝10公斤。機器播種,播種深度5厘米左右。試驗地土質為兩合土,底肥每畝施45%復合肥40公斤,春節后每畝追施尿素20公斤,3月5日噴一遍預防小麥全蝕病的藥劑,3月11日噴一遍尤利(主要成分是二甲四氯等),防治播娘蒿等闊葉性雜草。4月20日噴一次小麥一噴三防藥劑,內含三唑酮、氧化樂果、磷酸二氫鉀等,4月25日又噴一遍預防小麥全蝕病的藥劑,5月一日又噴一遍防治小麥白粉病和小麥穗蚜的農藥,6月7日收割。
三、試驗方法
選取不拌種、不噴藥,即什么預防和防治措施都沒有進行田塊做為對照(3畝地),選取播前拌種、來年3月5日和4月25日兩次噴藥預防過的田塊(3畝地)進行比較,由此獲得試驗結果,從中找出防治辦法,以便推廣到生產實踐中去。
四、試驗用藥:
2009年10月15日,我們實驗小組選用菌毒=0(25%咪鮮胺),每次125克拌種50公斤,拌后播種;2010年3月5日,用每藥桶水(15公斤)+嘉薇2號(二氯異氰尿酸)一包(20克)+菌毒迪(松脂酸銅)一支(10毫升)+黃腐酸鉀半包(25克),攪拌均勻后進行整株噴霧;2010年4月25日使用以上農藥+隔夜長(葉肥,內含復硝粉娜)半包(40克),再噴一次。
五、試驗結果
經試驗,不拌種、不噴藥的麥田,從5月10日以后,開始出現死棵現象,到5月20日后,出現成片死亡現象。截止到6月1日,死亡麥株達到35%以上。不死亡而感病的植株籽粒飽滿度也差。經考種死亡的千粒重為18克,不死亡而感病的千粒重為25克,而正常植株千粒重為38克,而畝穗數和穗粒數基本一致,即每畝37萬穗,每穗37粒。由此計算出不拌種、不?藥的麥田畝產246.4公斤,而拌種又噴藥的麥田畝產達到520.2公斤,增產111.1%。
六、今后打算
2011年我們實驗小組準備再增加兩個實驗,即3月5日和4月25日兩次噴藥預防;加上不拌種和拌種兩個實驗;再加上拌種和3月5日一次噴藥;拌種和3月5日、4月25日兩次噴藥,共6個實驗,兩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進一步搞好試驗,切實找出全蝕病防治的有效措施,為農業發展,糧食增產做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