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施用量 (公斤/畝)=[(500×2.25÷100)-6.75]÷(46%×45%)。公式中500為目標產量,2.25為每生產100公斤菠菜所需的氮量,6.75為土壤能供給的氮量,46%為尿素含氮量,45%為尿素利用率。當然,僅僅通過計算公式,菜農很難明白施肥量是如何確定出來的,但通過計算公式我們可以明白,以下四點是確定施肥量的關鍵:
以測土結果來確定施肥量
測土配方施肥是一項復雜的施肥技術,概括來說,測土結果是確定施肥量的關鍵之一。
對于所測的每一項指標都需要按照各自的檢測原理,使用專門的儀器進行測定,并且為了保證測土結果的準確性,在測量每一項指標時都要使用專用的標定試劑進行6次標定,如果有1次標定結果與其他標定結果不同就要進行重新測量。如檢測土壤含氮量時,一般是使用堿解擴散的方法測定土壤中水溶性氮的含量,使土壤中水溶態的氮堿解轉化為氨,然后被硼酸吸收,再用標準酸滴定,由此計算出土壤中氮的含量。另外,在進行大棚取土時,其講究也很多,在此不再贅述。
當測土結束后,并不是根據測土結果單純追施缺少的肥料那么簡單,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是有機肥與無機肥相配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必須以有機肥為基礎,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從而促進無機營養元素的吸收。其次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只有配合施用氮、磷、鉀肥,并補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使蔬菜獲得高產穩產。第三是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只有投入與產出相平衡,才能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如不堅持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破壞和消耗了土壤肥力,就意味著降低了蔬菜再生產的能力,對于蔬菜棚室來說,也就是縮短了棚室的使用壽命。
以蔬菜品種來確定施肥量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當今農業生產上推廣的一項重要技術。針對不同種類的作物及不同生育期,依據土壤養分含量配方施肥,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但是,測土只是測出了土壤中養分含量的多少,在土壤中超沒超標。可不同的蔬菜,其需要養分的種類、多少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測土配方施肥的同時,也要根據不同的蔬菜來分類施肥。
葉類蔬菜 葉類蔬菜主要有白菜、青菜、菠菜等。葉類蔬菜需氮肥量多,追肥時要以氮肥為主,但生長盛期還需增施磷、鉀肥。如栽培大白菜,進入蓮座期和包心前的兩次施肥是豐產的關鍵。若全生育期氮肥供應不足,則植株矮小,組織粗硬,春季栽培的葉菜還易早期抽薹。若結球類葉菜后期磷、鉀肥不足,往往不易結球。
果類蔬菜 果類蔬菜包括瓜類、茄果類、豆類蔬菜。一般果類蔬菜苗期需氮肥量較多,但過量施用氮肥易引起徒長,反而延遲開花結果,導致落花落果。進入生殖生長期,需磷肥量劇增,需氮肥量略減。因此要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黃瓜坐瓜后,應重施肥,每結一批瓜需補充一次肥水。
根莖類蔬菜 根莖類蔬菜主要有蘿卜、胡蘿卜、萵苣等,食用部分是肉質根或肉質莖。根莖類蔬菜生長前期要多施氮肥,促使形成肥大的綠葉。生長中后期(肉質根或肉質莖生長期)要多施鉀肥,適當控制氮肥用量,促進葉的同化物質運輸到根中,以便形成強大的肉質根或肉質莖。如果在根莖類蔬菜生長后期氮肥過多而鉀肥不足,易使地上部分徒長,根莖細小,品質變劣。
棚室內的蔬菜宜多施用有機肥。因為棚室蔬菜比露地蔬菜單位面積施肥量大得多,且因無雨水淋失,致使剩余的肥料大部分殘留于土壤中,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妨礙根系吸收養分,所以在棚室栽培蔬菜,應充分考慮前茬肥料的后效,多施有機肥,適當少施化肥,避免因鹽類積聚而使后茬蔬菜受害。
(南樂縣農業局 韓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