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 大蔥施肥有明顯的缺陷,即過量施用氮肥、很少施用鉀肥,導致氮、鉀營養嚴重失衡。對此,農技人員根據營養平衡原理,在大蔥施肥上提出了減氮增鉀的調整措施,并且見到了效果。
大蔥生育期較長,其對氮、磷、鉀吸收的比例約為1∶0.4∶1.3,對鉀和氮的需求較多,磷次之。因此在施肥時,要注意氮、鉀肥的平衡供應問題。尤其是在高產栽培和沒有施用有機肥的條件下,更要注意補充鉀肥。
至于具體施多少鉀肥合適及氮、鉀肥施用的適宜比例,主要取決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土壤本身的供鉀能力。如沙質土壤供鉀能力低,要適當增加鉀肥用量。二是大蔥的目標產量。在高產栽培條件下,如畝產大蒜5000公斤以上,每季大蔥產出從土壤中帶走的鉀量多,鉀肥要相應增加。三是其他肥料施用量。如秸稈還田數量、氮肥施用量,如果投入大量有機肥,就可以少施鉀肥;氮肥的用量要適當,并且要與鉀肥平衡施用,才有良好的效果。否則,盲目投入不僅對大蔥獲得高產無益,還會造成大蔥的質量降低,如蔥白比例小、葉多、蔥味不濃等。
大蔥在較高產栽培條件下推薦施氮肥量為純氮每畝20~26公斤。偏施氮肥,再加上澆水量大,不僅浪費氮肥,提高了成本,而且產出的大蔥不耐貯藏,品質下降,還會因為氮流失對環境產生負面效應。因此氮肥用量要適當。在氮肥品種選擇上,最常用的是尿素,但最適宜的氮肥品種是硫酸銨,因為大蔥為喜硫作物。
在大蔥施肥方法上也有講究。在基肥中最好加入一些有機肥,采取撒施的方法。基肥中的化肥應包含全部的磷肥、40%的氮肥和60%的鉀肥,品種可選復合肥或單質肥。在選復合肥時,可以選通用型復合肥或專用型復合肥,但不宜選用高氮型復合肥。基肥的施用深度一定要在15厘米左右。大蔥的追肥可以分2~3次進行,將剩下60%的氮肥和40%的鉀肥,分別在盛葉期、蔥白形成期的前中期施用。追肥要水肥相融效果才好,忌大水大氮沖施,否則不僅會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而且夏季將尿素撒在地表,氮揮發會造成熏葉燒苗問題。(魯山縣農業局 李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