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大蔥干尖是蔥農最為棘手的問題。大蔥干尖分生理性干尖和病理性干尖兩種,而后者中的“白干”和“青干”時常讓蔥農分辨不清,難以對癥下藥,貽誤最佳防治時機。筆者提醒廣大蔥農,注意識別發病癥狀,科學防治。
所謂大蔥的“白干”為疫病所致,該病屬土傳病害,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易發生,遇陰天降雨發病重,也是當前造成大蔥干尖的最主要原因。發病初期病斑呈暗綠色,水浸狀,擴大后為灰白色病斑,周緣不明顯,葉片枯萎,發病嚴重時,田間一片枯白。防治藥劑可選用普力克、甲霜靈錳鋅、烯酰嗎啉錳鋅等。但要注意,因蔥葉表面有一層蠟質層,建議噴藥時添加有機硅助劑,提高藥劑的粘著性。
而大蔥“青干”則為灰霉病為害。該病在前一段夜間溫度低、濕度大的情況下發病重,現在已逐漸成為次要病害。該病初發期葉片上有白色斑點,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3毫米,從葉尖向下發展,逐漸連成片狀,使蔥葉卷曲枯死。防治藥劑可選用撲海因、速克靈、煙酰胺等,同樣要添加有機硅助劑,提高防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