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科技報
一、產量和效益指標 畝產莢果450公斤或比同類型其他品種及技術增產15%以上;麥收后夏直播畝產350公斤或比套種增產30%以上;平均售價高5%以上,節省用工2/3,節省物質成本投入30%以上。
二、選地和整地 選擇兩年以上未種花生的“生茬”地。年前或早春深耕或深翻,深度以打破堅硬的“犁底層”,見到“生土”為宜。播種前20天左右淺旋耕或耙細待播種。麥茬花生在收小麥后碎草、旋耕地播種。
三、施肥 每畝地施有機肥2000~3000公斤,碳酸氫銨40~50公斤,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50~60公斤,硫酸鉀肥10~15公斤,適量施用微肥,結合旋耕地撒施,通過旋耕地均勻混入耕作層土層中。麥茬花生旋耕地前撒施50公斤碳酸氫銨和60公斤過磷酸鈣,還要在播種時施用氮、磷、鉀各15%的三元復混肥20~30公斤。
四、播種 當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5℃播種,夏直播搶時播種。種植規格為80~90厘米壟距,壟面寬50~55厘米,高12厘米左右,每壟種兩行,兩行之間小行距30厘米左右,穴距18~20厘米,每穴種1粒種。肥力高的地塊取高限,反之取低限。播種前種子要嚴格分級,一、二級種子分開播種。為確保標準化種植,建議用kjmyf-2花生播種機播種。可一次性完成起壟、播種、施化肥、整平壟面、噴除草劑、覆蓋地膜和膜上壓種覆土等全部工序。12馬力以上小四輪拖拉機牽引每小時可播3~5畝。人工播種可先起壟蓋膜后打孔播種,即按規定行、穴(株)距破膜按下種子,順播種行壓種成淺溝,從大溝內取土壓小溝內。麥收后夏播在旋地后,按大行距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放種于地表,大壟開溝擁土蓋種,并用鐵耙向壟面拍打,麥秸麥茬全部蓋在壟面上,順溝澆水或噴灌造墑。也可用播種機播種。
五、覆蓋黑色地膜 覆蓋黑色地膜更適宜花生的分枝和開花結果習性,有利于花生增產,比覆蓋普通白色地膜增產13.6%。采用“W”栽培法蓋白色膜亦可。
六、控制主要病蟲害 播種時每畝用1.0公斤“812”藥粉肥,預防蠐螬(嚴重地塊結莢期還要再施1.0公斤)和蚜蟲及其作為主要媒介傳播的病毒病危害;建議用“衛福”和“高巧”種衣劑拌種,預防低溫漬害引起爛種和出苗后染“倒秧病”導致大量死苗兼治苗期蚜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中后期噴殺菌劑預防葉斑病引起早落葉。
七、田間管理 本著前期積極促進,中期主動調節,后期及早預防早落葉的總原則搞好如下管理:出苗后將子葉引出膜面。始花前后(出苗后20天左右)間隔10~12天輪換噴灑1500~2000倍 “阿卡迪安”(加拿大產)和300倍“大得禧”(濟南產鈦微肥)。始花后30天左右,植株已經或接近封行時噴灑1000~1200倍“壯飽安”和1000~1200倍“嘉泰豐”(臺灣鈣肥)調節生長,促使莢果膨大和充實。結莢期(出苗后約60天)間隔10~12天連噴2~3次“嘉泰豐”和殺菌劑,預防早衰和葉斑病引起早落葉。
八、適時收獲“譽宇”系列新品種的飽果指數都在75%以上。當飽果指數達到或超過70%,即應抓緊收獲,收晚了產量降低,品質變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