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青州市高柳鎮調查時,見到不少菜農棚外堆著大量茄子葉片和嫩枝;進入棚中發現茄子葉片數量偏少,有的植株甚至只剩下幾片心葉。
大量摘葉剪枝的目的何在呢?有些菜農說是為提高棚內的通風透光性,提高地溫。然而他們卻沒有想到過度摘葉對植株本身造成的危害。
首先,一次性摘葉過度,植株自身的調節作用降低,導致葉片出現卷葉、萎蔫等。尤其是臨近中午時,光照強度大,棚內溫度高,卷葉會加重。
其次葉片少,光合葉面積不足,葉片制造的營養物質少,果實發育速度慢,容易出現大量的彎果、僵果等畸形果。
再次摘葉、打杈過多,容易引發主枝徒長,導致坐果不良。而越坐不住果,植株徒長就越嚴重。
第四,很多菜農將主枝下部的枝杈全部摘除,下部枝杈和葉片不足,若僅依靠生長點的葉片供應植株生長,就會促使主枝不斷向上生長,植株過高,莖稈細弱。植株的空間結構不合理,光照利用率下降,光合產物減少,不利于茄子的高產。而過高的植株,對地面的遮陰多,限制了地溫的提升,不利于植株的生長發育。
因此,在長茄盛果期,打杈、摘葉要適量,切不可摘葉過度。在摘主枝上的葉片時,至少要在果實下部留1-2片葉。若利用側枝結果,則要在果實上部留兩片葉摘心。(科技信息報)













